1950年6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2年奋斗刚刚争得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在其后不久出兵朝鲜。1950年10月,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为保护我国东北地区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父亲李庄在接到赴朝鲜采访的任务后,当即表示“到战地采访,求之不得”,“愿意不顾一切,全力以赴”。那是1950年夏,当时中央还没有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痛切了解战争是多么无情,战斗是多么残酷;也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更能深切体会和平的不易与宝贵。然而,虽已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深知战地艰险,父亲还是义无反顾地告别妻子儿女,告别北京的和平生活,奔赴朝鲜战地采访报道,从和平走向战争。
1950年7月至9月中旬,在中央的部署和人民日报社安排下,父亲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派出记者,与法国《人道报》的马尼安(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英国《工人日报》的魏宁顿(英国共产党员)组成国际记者团,奔赴朝鲜战场采访,成为赴朝鲜战地采访的第一位中国新闻工作者。这次,他在朝鲜南北方采访了50多天,写下《美丽的河山,勇敢的人民》、《走在民主朝鲜的土地上》、《三八线上》、《罪证》、《全朝鲜都和美国侵略者作战》等十多篇访朝通讯。
时隔数月,1950年12月至1951年3月,父亲担任领队,率人民日报记者赴朝鲜进行战地报道。上次在朝鲜战地采访时险些牺牲的经历、对妻儿的不舍和对未出世孩子的期盼……都没有阻挡父亲赴朝的脚步,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敦促着他再赴战地。父亲的日记中,依依别情,跃然纸上。
下午一时,车离北京东站,培蓝(指我的母亲赵培蓝)及安岗、友唐等同志送行。离别本来是不好受的,但是,为了抗美援朝,说不得许多了。我怀着一种悲壮、惜别的复杂的心情,向我们的首都告别。我在汽笛声作、车已徐行的时候,看见培蓝眼睛上一层明晰的泪光。我在《美丽的河山,勇敢的人民》一文中,曾经写过朝鲜母亲及妻子的泪光,这种泪光,在北京又看到了。在我“凯旋”的时候,培蓝也会“破涕为笑”吧。(1950年12月2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