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什么会离开魏国?他是如何得到秦国新任国君的赏识的?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5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魏国的相国公叔痤病重的时候,将他的得意门生商鞅举荐给魏惠王。公叔痤颤抖着说:“我的弟子商鞅虽然年轻却很有才干,希望大王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公叔痤这个时候突然推荐商鞅,魏惠王心里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因为商鞅这个人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公叔痤临死的时候突然推荐这个人,而且要把整个国家大事都交给他,魏惠王很诧异。 对于公叔痤的好言相劝,魏惠王终于不耐烦了,准备起身告辞。公叔痤这时候说:“大王如果不用他的话就杀掉他吧,千万不要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那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祸害”。魏惠王嘴上答应了,心想公叔痤一定是病糊涂了,满嘴胡话。很多年后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帮助秦国强大起来,并一举灭掉了魏国,如果当时魏惠王能够预知到商鞅的作用,我想他一定不会放商鞅走。 公叔痤后来对商鞅说出了实情,说:“大王不用你,那么他就一定会杀你,所以你还是赶紧逃吧”。商鞅听后很淡定,说:“大王既然不重用我,又怎会听你的话杀我呢”?商鞅的预言是对的,魏惠王压根就没想杀他。商鞅完全可以在魏国呆下去,可为什么他最后还是选择离开魏国呢?因为他的伯乐出现了,这个人就是秦国新任国君秦孝公。 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和魏惠王不同,年轻的秦孝公求贤若渴。秦孝公继位之时,周天子的力量日渐衰弱,诸侯之间不断厮杀并相互吞并。当时的六个强国韩、赵、魏、齐、楚、燕都已成气候,秦国远在雍州被当作蛮夷看待。所以秦孝公上台后就发布了求贤令,招贤纳士成为秦孝公改革的第一步。商鞅在看到求贤令后来到秦国,在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帮助下,得到面见秦孝公的机会。 第一次会面,商鞅并没有阐述自己法家治国的方略,而是以迂腐的五帝之道劝说秦孝公。面对商鞅以帝道治国的阐述,秦孝公平静如常面无表情。第二次召见,商鞅依然没有显出法家本色,改用王道游说秦孝公。当秦孝公被商鞅的言辞说得昏昏欲睡时,商鞅的心里便有了底。 商鞅是一个有学问,有学识的人,他心里装着好多的治国策。他大谈帝道王道,如果秦孝公对这个感兴趣,那么商鞅就会离开。为什么?因为商鞅怀揣着的政治变法思想理念,是与帝道王道决然相反的,很显然秦孝公对帝道王道也是不感兴趣的。 商鞅前两次的游说只是试探,是为第三次做铺垫。在最后时刻,商鞅拿出自己的主张:霸道和法治。主张霸道推行法治。商鞅此话一出,秦孝公的目光骤然间锐利起来,他意识到了商鞅的价值。霸道,就是要变法强大军事,秦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被魏国逼得步步后退,老办法不行,必须变革。商鞅侃侃而谈,秦孝公阴沉的脸慢慢地亮了。 秦孝公是希望自己任上就能够做出成绩的,所以他要快!那么你讲帝王之道,他根本就没有兴趣。所以后面商鞅就不讲了,他讲强国之术,这就是法家的本项。第四次会面他俩连谈两天,谈具体怎么做,这是秦孝公最感兴趣的。所以谈到最后他就觉得离不开商鞅了,一个胸怀振兴之志的秦孝公和一个掌握治国之道的商鞅相遇了。一场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变法,也即将轰轰烈烈地展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