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西藏研究 >

文化产业助推西藏脱贫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上世纪50年代末,在党的领导下实施的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西藏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各项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西藏人民历史上第一次摆脱绝对贫困,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温饱富足的小康生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站在时代的新坐标,西藏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自信、更加幸福。
    西藏地处内陆,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都不具备突出优势。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流向西藏,集聚起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力。援藏这一制度安排,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证范例,需要理论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进行解释、提炼和总结。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文化产业在西藏经济增长中的价值不断提升,对西藏精准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具有正向作用。2016年西藏文化产业年产值达34亿元,2017年达35亿元,2018年达46亿元。2013年到2018年,西藏文化产业产值增速连续5年保持10%以上,成为高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文化是西藏的独特资源之一。西藏的文化资源既包括有形的文化如各类寺院、林卡(园林)等,也包含无形的文化如文学、艺术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西藏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的流动带动商品的流动、资本的流动,流动创造市场价值、物质财富,也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增添了动力。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西藏经济增长可选择的路径并不多,发展旅游业成为可供选择的路径之一。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价值,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劳动参与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西藏建立了很多产业园区、农牧业合作社等,老百姓最擅长就业的领域,是那些与生产生活、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产业,比如藏香制作、藏毯编织、民族服饰加工、高原特色种植养殖、唐卡制作、藏式家具制作、房屋建造等。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西藏运用文化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提高了当地农牧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参与率,增加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融入感。
    实际上,西藏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远远不止解决贫困问题。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MPI),含健康、饮水、安全等指标,我国在西藏公共健康服务、义务教育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巨大,为世界瞩目。西藏的发展说明,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保障。把独特的文化资源变为市场要素,既解决了当地群众增收问题,又解决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有机结合。文化产业助推西藏脱贫,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实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