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典故来源及相关人物故事 破天荒的意思竟被误传千年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2:11:30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现代汉语中,人们常用“破天荒”来形容从未出现过的事情。“破天荒”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王定保《唐摭言》和孙光宪《北梦琐言》。 《唐摭言·海述解送》中记载:“荆南解比,号天荒。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蜕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北梦琐言》第四卷亦记载:“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大意是说,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荆南地区(包括今湖南大部分地区)五十多年来从无一人中举,人称“天荒”。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长沙人刘蜕终于考中了进士。当时的荆南节度使崔铉特地奖励刘蜕七十万贯钱,以表彰他破了“天荒”。但刘蜕婉言谢绝了这笔奖金,他在答谢信中说:“五十年来无人中进士,是由于人们没发奋。但就这方圆一千多里的地方,还称不上是‘天’,故不能称为‘天荒’。” 王定保和孙光宪都是唐末、五代人,所著《唐摭言》和《北梦琐言》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由于这两条史料看上去言之凿凿,因而后人广为引用。 有一位延唐人李郃,是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的状元。据说,李郃在廷试中所作《观民风赋》,“条对鲜明,词旨温雅,独能寓褒贬于清和之中,阐忠义于词气之表,直使长官钦承,群小慑服。落落数千言,大有贾长沙、董江都之慨”。《旧唐书》还记载,当年登科的共22人,同科考生刘蕡在文章中批评宦官专权,针砭时弊。考官虽然赞服,但却惧怕宦官势力,不敢录取。李郃为此愤愤不平:“刘蒉不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他不顾个人得失,上疏文宗,请求朝廷收回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刘蕡。但考官接疏后怕引发与宦官的冲突,不敢上报。后来,登科的22人中,其他人都授以京官,唯独李郃因上疏让第,得罪宦官,被排斥出京,初授河南府参军。大和四年(830年),李郃升为贺州刺史。当时的贺州经济萧条,百姓生活贫困。李郃到贺州后,励精图治,对有德有能的官吏和地方知名人士,予以荐举重用。对欺压百姓、危害社会之徒,给予严厉制裁。官吏中清廉者,予以体恤。百姓中贫穷难为生计者,给予救济。经过七年治理,贺州生产发展,社会安定。李郃因此获得同僚的敬重和百姓的爱戴,尊称他为李贺州。值得一提的是,在贺州任刺史期间,李郃还创制了一种纸牌——叶子戏,此乃麻将和字牌之鼻祖。 刘蜕之前的湖南进士中,还有一对出自桂阳(今湖南汝城)的父子,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进士刘景、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进士刘瞻。刘景是著名诗人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的得意门生。刘景进士及第后,刘禹锡作《赠刘景擢第》诗曰:“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其子刘瞻则因“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深得当时宰相刘琢的赏识,荐为翰林大学士,后担任过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唐懿宗年间,任集贤殿大学士,即为宰相。刘瞻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八月,同昌公主因病而亡,懿宗认为是御医医治不力,把为同昌公主治病的翰林医官韩宗劭等20多人处死后,仍不肯罢休,又把这些医官的家属300多人逮捕,关进死牢,准备斩首。作为宰相的刘瞻闻讯后,立即召集谏官,准备劝阻懿宗这一暴行。但谏官们都畏惧懿宗,不敢说话。刘瞻便亲自上疏谏阻。懿宗大怒,把刘瞻贬到离京城万里之遥的驩州(今越南义安一带)为司户参军。《资治通鉴》记载,刘瞻为救无辜而获罪时,懿宗命翰林学士郑畂起草罢免刘瞻宰相的诏书,郑畂反而在诏书中表荐了他:“安数亩之居,仍非己有,却四方之贿,惟畏人知。”懿宗死后,僖宗即位,为刘瞻平反,官复原职。 刘蜕之前的其他7位湖南进士分别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及第的衡山人罗玠、道州人何坚、蓝山人陈谏、邵阳人卿侃,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及第的郴州人孟琯,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及第的澧州人吴汝纳,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及第的澧阳人李宣古。 由此可见,“破天荒”这个成语典故并不符合事实,却有意无意地被人们误传了上千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