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辛丑条约》为何没有割地条款:瓜分中国是下策(2)

廊坊之战仅是这场残酷战争的一个小小场景。同时,在大沽炮台,在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在海河东岸的老龙头火车站,在河西紫竹林租界,天津民众和清军爱国官兵们舍生忘死,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总兵罗荣光及聂士诚将军等人英勇殉国。八国联军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疲惫不堪的境地。此外,山东、河北各地民众都参加到天津的战斗中来,阻止西摩尔率领的联军进犯北京。据史料记载,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损失惨重。在东三省,北起黑龙江畔,南至渤海之滨,到处都掀起了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瑷珲之战、北大岭之战,清军将领拼死抵敌,前仆后继。中国军民在八国联军的枪林弹雨之下,没有畏惧,没有屈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民众反侵略的巨大潜力和不可侮的民族精神。

可以说,中国民众的英勇抵抗使侵略者陷入到了汪洋大海之中,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他们也开始从瓜分的梦幻中走出来。联军的统帅们不得不改变对中国时局的认识,发表了所谓的《大沽宣言》,其目的之一就是企图消除中国民众对“瓜分”的疑虑。侵略头子瓦德西在写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英国外务大臣、法国议员以及奥国报纸都称:“义和团之事即可取以为鉴,‘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也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推行瓜分政策应当受到谴责”,而采用改朝换代或更换皇帝的办法“比瓜分更加没有希望,惟一实际的办法是保持清王朝的现势和现状”。以上列强对中国的种种认识,在八国联军侵略之前是极少的。这次侵略过程中所遭受到的抵抗,严重出乎意料,这迫使他们不得不真正考虑改变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如果说,中国民众的忘死抵抗打破了列强的美梦,是改变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因,那么列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则是没有瓜分中国的外因,直接促成了列强接受一个“完整”中国的现状。

列强本来各怀鬼胎,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占领北京以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沙俄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利用八国联军侵华之机,俄国出兵侵占了东北三省。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其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无暇直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

此外,列强对在华代理人的人选上也意见不合,围绕李鸿章和谈代表资格的问题争论不休。八国联军逼近北京之际,清廷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列强对此反应不一,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认李鸿章代表资格,赞同与清廷议和,并提议立即撤出在北京的各国军队,开始议和。这一提议遭到法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英、德等国为索取更多利益,强烈反对与素有亲俄倾向的慈禧政权开议,拒不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德国甚至与英国商定准备拘捕李鸿章,阻挠清廷与俄国的交涉,并提出以惩办慈禧太后、端王载漪等战争祸首作为议和的先决条件,从而使和谈无法进行。各国的矛盾日益加剧,斗争更加激烈,甚至发生了大规模的士兵互斗事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