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外媒记者亲历1942大饥荒:母亲煮熟两岁孩子充饥(3)

然而,在这场悄然无声的灾难中心,白修德多次目睹了权势者的丑陋:“军队强行从农民那里抢走粮食;省政府在当地军队的威胁下,试图封锁消息,不让任何人走漏风声。……中央政府提供的赈灾资金是2亿元,实际上它们根本没有到达灾民手中。”

同一时期,“中央社”依然宣称,“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征粮征购,虽在灾情严重下,进行亦颇顺利……据省田管处负责人谈,征购情形极为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贡献国家。”

了解真相的《大公报》主编王芸生在愤懑中写道,“这‘罄其所有’四个字,实出诸血泪之笔”。这篇社论一出,《大公报》旋即被当局勒令停刊。

彼时,几十万中国军队驻扎在河南严防日军进犯,这么多官兵的粮草,全靠当地自行解决。白修德遇到的农民忍不住告诉他,每亩地产15斤的粮食,抽税要抽13斤。

美国驻重庆领事馆秘书、后来成为“中国通”的谢伟思,也在一份发回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在少数地方,(当局)显然使用了军队对付人民。吃着榆树皮和干树干的灾民,被迫把他们最后一点粮食种子交给税务机关。身体虚弱得几乎走不动路的农民,还必须给军队交纳军马饲料。这些饲料比起他塞进自己嘴里的东西,其营养价值要高得多”。

而在河南,面对“横征暴敛”的指责,一名军官对白修德坦言:就算老百姓饿死了,这土地也还是中国人的,可是如果当兵的饿死了,国家就会变成日本人的。

另一方面,身处大后方的蒋介石“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报灾电,被他骂是谎报滥调,并且“严令河南的征实不得缓免”。河南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在重庆召开的大会上,声泪俱下地讲述河南灾情,也没得到任何实质性回应。

也有人指出,彼时的河南随时可能失陷,在国民政府高层看来,“不能让粮食资敌”或许比灾民的生死更重要。无论原因为何,冷冰冰的结局是:被国家抛弃的百姓,除了忍饥挨饿,就是背井离乡,最终,约占全河南省十分之一的人口投入了死神的怀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