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炮位侦测雷达在中越血战中的重大作用

7月12日凌晨开始,中越双方在松毛岭前方全线展开激战,第一个回合中国前沿阵地除了李海欣高地全部失守。越军步兵的单兵素质和步兵指挥令人钦佩,这是所有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官兵的共同看法。远距离炮战中国军队占有绝对的优势。肉搏战中国士兵单兵也占据优势,平均每人体重比越军高10--15公斤且有较好的训练。但是近距离的步兵战术越军出色,因为他们的中级指挥官都是越战或者柬战老兵,经验丰富,指挥灵活。

中国军队则因为受到阵地点线的限制,在第一线上难以打出好的战术动作来。在许多回忆录中都可以看出,老山一战越军信守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经常在一个阵地上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重头戏还是炮兵。按照这里有的朋友提供情况,越军应该有超过中国军队的大口径火炮,而且越军方面清水河后方正有一列平行于松毛岭的山地,是最好的炮兵阵地,可是实战中越军在那里并没有亮出比中国军队更凶猛的炮火来。

中国军队在老山后有整整一个炮师(口径不详,但是应该没有使用203毫米炮,也没有使用自行火炮),越军顽固的和中国炮兵对射,勇气可嘉,但就象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一木支队用迫击炮和美军对射一样,有点儿不自量力。实际上当时中国军队的炮兵同时在执行四个任务:第一,对一线作火力支援--这个主要是营团属中口径火炮打。大口径炮也打了,下面还要提到。第二,压制越军炮兵,破坏其炮兵阵地,第叁,利用远距离炮火打击越军来自水口村方向的叁线援军和重要军事目标第四,切断越军第二线部队和第一线部队的联系,这个是重头戏。后面的叁个目标都是大口径加榴炮为主。就是这样还游刃有余。越军拼炮兵应该属于一个战术错误。

李海欣高地的坚守迟滞了越军的脚步,他们被迫改奇袭为强攻,而中国第二线的部队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苏醒过来,越军的攻势变得艰难而缓慢了。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的炮兵开始动起来。一旦中国方面的炮兵动起来,战场形势就顿时发生了巨大的改观。这时候,越军正发动第二次冲锋,李海欣高地的表面阵地失守,第二线阵地全线激战。当时38军的一个老参就在炮兵部队里。最初,他们并不知道前线有多紧张,象平常一样按照密位开炮罢了,炮兵对战事的进展不象步兵那样直观。但邪门的是越南炮兵很快就开始反击了,向中国军队的炮兵阵地开炮,越南炮兵一般只敢打我们的步兵,和我们来炮兵对射,这属于非常罕见的事情,让炮兵们意识到今天事情有些不一样,炮击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位老参所在的炮营接到的第一个命令是:立即炮击李海欣高地!那就说明阵地已经失守了,形势严峻。炮兵们立即把炮口转向李海欣高地。正在这时候,张友侠的电话直接打进了营指挥所,可不是后来纪实文学里面央求炮兵开炮的口气,而是恶狠狠的威胁:169上面还有我的人,打死了你们负责!确实,李海欣高地的守军还在坑道里苦撑呢。可是炮弹又没长眼睛,不让越军立足,又不能打死自己人,这不是出难题么?老参说张友侠可不是疯子,他清楚炮兵有办法才这样要求呢。再说,没有这样的要求,炮兵也不能打了步兵老大哥阿。

怎么打呢?我对炮兵的具体战术不懂,但老参的比喻很明白,炮兵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方法,就是以李海欣高地的最高点为圆心,扩散着往外打,就象水里扔石头形成的水波,最初的弹着点在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围扩大。这样,落弹比较分散,而且一个点上连中两发的可能性几乎等于0。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坑道就不会被炸毁。而越军因为刚刚占领阵地,没有工事,照样要挨打。那要是一发炮弹正中坑道口呢?---那就没办法了,走楼底下还能让花盆砸死呢。他们的炮火够凶的了,但是更凶猛的炮火并没有投向李海欣高地,而是砸在了清水河以北的开阔地上。就是老山这个下颌前面的嘴唇部位。地形限制,越军的一线部队不能埋伏太多,二线要通过这片开阔地才能支援上来。

当时老参曾经说过有多少部队朝那个方向开炮,但是我没有记下来,反正是大部分的火炮都是这个方向。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炮兵这一战打出了极高的水平。步兵报告,说他们看到了一个奇观--炮弹炸出一道滚动的火墙,仿佛静止一样立在阵地的前方,在黎明前比照明灯还亮。越军只要敢于接近这道火墙,立刻就尸骨横飞。战后总结,炮兵部队认为这道火墙对保证中国军队的胜利极为重要,这样,增援上不来,张友侠的一个团正面上,越军没有多少数量的优势,否则中国步兵虽然能打,毕竟不是兰博,能不能守住就很难说了。作战结束的时候,这位老参到松毛岭上去看,越军在中国阵地前的遗尸有两个部分,泾渭分明。一部分是从山脚到阵地前沿,最前面的离张友侠指挥所只有不到叁十米,上千名士兵全都是头冲着北方,象晒的干鱼一样,很多士兵衣衫褴褛,连鞋都没有,可是身上挂满了武器,手榴弹,子弹,刺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