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战揭秘:9兵团血战长津湖缺少棉衣真相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一、 毛泽东、彭德怀十一月五日令九兵团入朝的决策是否有误? 对于九兵团的运用,最初毛泽东认为九兵团可以“定十一月一日起车运梅河口整训,前线如有战略上的急需可以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原因在于对我军出现在朝鲜战场后,东线美军的动向尚不能确定。但此后考虑美伪军由咸兴向北进攻的可能性极大,毛泽东认为“必须使用宋时轮主力于该方面方有把握,否则于全局不利。”十月三十一日,根据东线敌军动向,毛泽东已经明确将九兵团用于东线。十一月三日,毛泽东同意彭德怀等的意见,使用二十七军于新义州东北方向,九兵团另两个军位于沈阳附近休整待机。此时第一次战役已接近尾声,彭德怀对于下次战役的作战方案的设想中,考虑仍需集中力量,准备由三十八军、四十二军甚至加上四十军由德川打出去,这样东战场就必须完全由九兵团负责,因而建议九兵团入朝。十一月五日,毛泽东复电认为部署甚好,“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同时函告李涛九兵团各军待命和休整的位置。这时,准备九兵团以两个军先行入朝,二十六军则休整待命。彭德怀十一月六日的部署电就是以九兵团两个军为基础设想的。此后,毛泽东认为美军陆战一师战斗力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两个师围歼其两个团,(兵力)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因而决定让二十六军也靠近前线。 以上决策过程可见,毛泽东、彭德怀对九兵团的使用并无不妥之处。毛泽东关于美军可能由咸兴向北进攻的判断完全正确,如果不是基于这个正确的判断,并预有准备,那么很可能来不及在东线使用九兵团,那样二次战役可能会发生兵力不足的情况。至于有人认为彭德怀调九兵团入朝出于“好大喜功”,“如果9兵团在东北整顿一段时间再入朝,接收了华东送来的冬服,以及东北军区补充的汽车、弹药,长津湖战役将打得漂亮得多”,实际上,即使是象当时九兵团如此仓促地向朝鲜出动,时间也是非常紧的。大兵团行动,不可能是大家一呼隆地过去,是需要时间的。事实上,九兵团20军11月15日到达战役集结地域,27军17日到达战役集结地域,26军则迟至22日23时,才到达指定位置。美军23日已经到达长津湖地区,占领柳潭里了。如果志愿军九兵团要等冬装配齐,补充汽车弹药再出动,那仗也就不用打了。 从美军行动来看,如果九兵团推迟行动两至三天用来补充冬装,先头两个军也还勉强能赶上。两天时间,冬装虽然仍无法配齐,但如能补充部分鞋帽手套,也会使部队减轻受冻的程度。但战场准备工作时间减少,可以说各有利弊。从事后看,也许还是应该稍缓两到三天如朝。据《谢有法将军文辑》记载,宋时轮过江之前曾打电话给高岗,提出推迟两天过江。他要求直接向毛主席打电话,提出这个建议,并估计毛主席很可能会同意。但高岗不同意宋直接与毛主席通话。 二、九兵团的棉衣应该由哪一方面准备?是否准备好并且前运了?为什么九兵团出动时部队只发薄棉衣? 据八月二十六日东北边防军的后勤补给计划,棉衣原定东北做二十四万套,华北做十万套。其它如华北后勤部负责四十万件棉背心,十六万双棉皮鞋;华东后勤部负责做四十万件绒裤,三万双棉皮鞋;中南后勤部负责做四十万件棉大衣,六万双棉皮鞋;东北后勤部负责棉手套、袜子各七十万双,毛棉帽四十万顶。华东并没有做棉衣的任务。 至十月十八日,总后勤部、财政部给中央的建议中,认为应该“再准备棉衣二十万套”,“由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各做五万套”,并在十二月份完成。可见,此时华东应该准备的棉衣为五万套,且时限在十二月份。 至十月三十日,九兵团出动已成定局时,宋时轮到总后勤部找负责同志以及华东后勤部的邝任农讨论补给问题,提出棉衣没有发,但宋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发。结果由总后勤部发电华东军区,要求“由华东负责即补充发齐棉衣、棉被”等,东北则负责棉帽、大衣、背心、绒裤、手套、袜子和棉皮鞋,且因时间赶不及,要到十二月十五日前,才能前送朝鲜补充该兵团。周恩来在总后报告上批示须于十一月内补充完毕,不能延至十二月中。此时距九兵团出动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当然,当时还不知道),要求华东完全负责九兵团的棉衣,就算陈毅是神仙,也来不及变出十五万套棉衣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