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诚:新世纪全球史的发展趋势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05 爱思想 施诚 参加讨论
全球史(本文所说的“世界史”与之同义)的突出特点是在研究中利用广泛的空间视角,不再强调单个民族或文明,而是关注通过移民、征服、贸易所引起的民族、商品、思想跨区域互动。正如全球史研究的奠基人威廉·H.麦克尼尔认为,“我们所说的世界史,强调跨时代和跨空间的运动、互动和转型”。美国“世界历史学会”(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简称WHA)前主席阿尔弗雷德·J.安德烈也认为,“世界史学家关注大范围的历史‘联系和互动’;世界历史‘不是’国家历史或区域历史的简单叠加,简而言之,世界史就是研究跨国家、跨区域、跨文化边界的历史”。 早期全球史的兴起与发展 1963年,威廉·H.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史学界一般视之为全球史诞生的标志。20世纪70年代,世界史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开始出现于美国2年制和4年制的大专院校,以取代或补充盛行了几十年的“西方文明史”或“地区研究”课程。例如,1974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5名教师组成两学期“世界史导论”教学团队。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学开设世界史课程。这促使公立大学和社区大学开设世界史,培养中学世界史教师。为了促进大学和中学的世界史教学,1982年,美国“世界历史学会”成立。该学会的章程规定,在9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中,至少2人是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目的是把“大学教授、大专和社区大学教师、中学教师、研究生、独立学者聚集起来,组成一个更关注学术和职业的学会”。20世纪80年代中期,继菲利普·D.科汀在威斯康星大学招收世界史方向研究生之后,杰瑞·H.本特利等人陆续在夏威夷大学等高校招收世界史方向的研究生。 1987年,加州教育委员会号召初中和高中都要学习3年世界史。这有助于激活其他几个州的世界史课程改革。1992—1994年,在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下,大批教师和公民组织参与制定了1—12年级的美国世界史教学国家标准,对几个州的世界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1994年,由密歇根州立大学资助的“世界在线”(H—World)世界史学术和教育的线上讨论开通,促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1994年,乔治·梅森大学创办历史与新媒体中心,“在线保存和呈现历史的数字媒体和技术、改变人文学科的学术、促进历史教育和理解”,该中心还提供大量关于世界历史的原始史料。 作为教学课程的“世界史” 全球史作为大学和中学教学的一门课程,是它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前提。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中学全球史课程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2001年,在美国全国人文基金资助下,一批教师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立了“为了大家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 for Us All)项目,为初中、高中提供世界历史教学示范课程。后来,该项目演变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国学校历史教学中心。 第二,2002年,美国“大学委员会”把“世界史预科”(AP World History)课程和考试引入高中。为了获得将来在大学阶段免修世界史课程的资格,参加考试的高中生人数急剧增长。2002年第一次考试,考生为20995人。到2015年,考生为265308人,增长约12倍。而同期欧洲史和美国史预科考生人数,仅分别增长了55.7%和106.2%。 第三,2003年,免费开放的电子版“世界史相关杂志”(World History Connected)上线。它以伊利诺依大学为基础,由夏威夷太平洋大学编辑,目标是“连接长期分离的中学老师与大学教师,介绍世界史的有效教学方法”,为读者提供“世界史研究和争论的最新信息”。2012—2013年,世界史学者和教师发起成立了“世界史学习联盟”。 第四,全球视野的世界通史教材不断涌现。一些传统的世界史教材不断增加了非西方历史,全球视野的世界史教材大受欢迎,如杰瑞·H. 本特利主编的《新全球史》、罗伯特·泰格若的《世界的合与分》等。这些全球视野的世界史教材的共同点是:突破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分期的“三分法”(古代、中世纪、现代),围绕世界历史上跨区域和文化疆界的重大主题安排章节内容。 作为研究领域的“世界史” 1990年,《世界历史杂志》创刊,为世界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尽管此前有许多全球史研究论著,但该杂志的创刊是全球史形成专业研究领域的标志之一。2006年,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首次出版《全球史杂志》。它们共同为全球史研究的论文发表提供平台。2007年,《新全球研究》创刊。2008年,“全球史和世界史网络”创立于德国的德累斯顿,旨在促进学者之间的联系。全球史特别关注人类历史上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所以大规模人口迁徙、跨文化贸易、物种传播、思想文化交流、疾病的传播、环境变迁等就成为其研究的主要主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史研究论著不断涌现出来,真正表明其形成了一个研究领域,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世界移民史和跨文化贸易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从全球视野论述移民史的两部代表作,一部是德尔克·赫德尔的《互动的文化——世界第二个千纪的移民》,另一部是帕特里克·曼宁的《世界历史上的移民》。前者以人口迁徙、商业贸易、文化交流为标准,把人类历史上大规模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划分为5个阶段;后者则强调世界历史上的移民是社会变化的动力之一。 跨文化贸易研究的两部代表作,一部是皮姆·德·兹瓦特和简·路易腾·冯·赞登的《全球化的起源:世界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形成(1500—1800年)》,它主要论述1500—1800年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回答全球互动如何形成全球经济并导致其各个组成部分发生的变化。另一部是阿图罗·吉拉德兹的《贸易:马尼拉大帆船与全球化经济的黎明》。它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不仅使地球上的各大陆不间断互动,而且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建立了不间断的联系,从而塑造了现代世界。 第二,全球史家们编写出版了两部大型全球史百科全书。第一部是威廉·H.麦克尼尔主编的《伯克郡世界历史百科全书》(2005年第一版,2010年第二版)。他在前言中说,“世界史聚焦于人类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民族和共同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不是叙述这个国家或那个共同体的历史,而是探讨整个世界的女人和男人的历史,所有人类共享的历史,因为他们都是人类”。虽然麦克尼尔把世界历史划分为觅食、农业和现代三个阶段,但是全书按34个论题、按首字母顺序排列了538个词条。另一部是阿尔弗雷德·J.安德烈主编的《世界史百科全书》(2011年)。安德烈在前言中说,“世界历史学家关注大范围的历史‘联系和互动’;世界历史‘不是’国家历史或区域历史的简单叠加,简而言之,世界历史就是研究跨国家、跨区域、跨文化边界的历史”。该书把世界历史划分为9个时代,以“人口和环境、社会和文化、移民和旅行、政治和国家治理、经济和贸易、战争和外交、思想和宗教、科学和技术”8大主题组织内容。 第三,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总主编的7卷本《剑桥世界史》(2015年)出版。自阿克顿勋爵策划编写《剑桥现代史》以来,剑桥大学出版社一直以出版“英语世界最大型最综合性历史著作”为目标。威斯纳-汉克斯自称他的《剑桥世界史》“既遵循又突破前辈们树立的榜样”,但全书把世界历史划分为7个时代,用200篇左右的论文来概述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主题,这意味着“‘剑桥世界史’既是综合性的,包含所有重大历史问题,但又不是穷尽性的”。《剑桥世界史》的出版,是全球史进入西方主流历史学之列的标志之一。 第四,全球视野影响下的“海洋史”研究。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大西洋史”逐渐取代传统的殖民主义史或帝国主义史,把大西洋置于全球背景下,不仅研究跨大西洋交流,而且关注大西洋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 第五,全球史的全球性影响。1990年以来,除了西方语言外,非西方国家的学者分别使用本国语言(例如俄语、波兰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哈萨克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越南语、中文和日文等)撰写了宏观世界史著作。 经过学者们几十年的努力,全球史教学和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全球史的发展也面临几个挑战。第一,如何破除“西方中心论”。西方学者在教材或研究论著中增添非西方的内容和篇幅,只是破除“西方中心论”的第一步,非西方学者更应通过扎实的研究彻底破除它。第二,如何调和“横向互动”与“纵向深入”的矛盾。全球史强调横向的跨文化、跨区域、跨民族国家互动,丰富了我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但也忽略了对具体地区、国家的历史。第三,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全球史需要加强“以原始史料甚至档案材料为基础的全面研究,在准确、高质量叙事过程中,仔细寻找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