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李鸿章发家之谜 “光杆司令”搜罗乡勇建淮军

李鸿章发家之谜:咸丰十年(1860)前后,太平军在长江下游屡战屡胜,当地一些大地主陆续被撵到上海孤岛上。由于上海滩早已是开放的通商口岸,也许是有赖于此间的洋人,以及洋人在这个孤岛上所设立的一处处独立的租界,太平军一时尚未涉足,但盘踞在苏州的忠王李秀成已率大军兵临城下,形势万分危急。

蜗居在孤岛上的一些士绅为了免遭最后灭亡的命运,一边迅速成立“中外会防局”,以期依赖洋人的武力来保卫上海;一边又选出士绅代表、前清名臣钱宝琛(浙江巡抚)的儿子钱鼎铭,带着募集来的20万两白银,雇用了几艘外国轮船,率人前往安庆,向曾国藩求援。

钱鼎铭到达安庆,对着曾国藩声泪俱下,说上海士绅们渴盼曾帅,犹如久旱之地盼甘霖。钱鼎铭哀求曾帅早早派兵,以解上海之围。继而,钱鼎铭又掏出一封信。信是苏州名人、李鸿章的同年进士冯桂芬写的。冯桂芬在信中称,上海是江南的膏腴之地,商业发达。在那里,每月可筹到银饷60万两以上——对正缺少银子的湘军来说,这可算是最大的诱惑了。当然,这一诱惑对“长毛”也同样存在,谁不想咬走一块肥肉?

另外,钱鼎铭还通过其父钱宝琛与曾国藩、李鸿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进士的关系,走后门套近乎,劝说二人及早东援。

面对这种形势,曾国藩感到颇为棘手。上海确实是军事、经济重镇。按理说,应全力支援,但上海距安庆千里迢迢,兵派少了,无济于事;派多了,湘军也没那么大实力。更为麻烦的是,万一大本营安庆出现险情,即便是往回调兵,谈何容易!再说,当时驻扎在安庆的湘军并非实力雄厚,派兵去上海,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对于整个战局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况且,太平军总部已设立在邻近的南京,南京与上海孰重孰轻,曾国藩比谁都清楚。正在曾国藩感到左右为难之际,朝廷催促曾国藩发兵上海的指令到了,这就由不得曾国藩再犹豫了。他知道,这已不仅仅是上海士绅们的邀请和求援,而是来自朝廷的命令了。派谁去合适?曾国藩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胞弟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是曾国藩的九弟,人称曾九,乃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1856年,他在湖南老家招募乡勇3000人赴江西吉安,援助哥哥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该乡勇组织称“吉字营”,成为曾氏湘军的嫡系。在以后几年的征战中,曾国荃战功赫赫:在1857年底,曾国荃在江西吉安击退前来增援的太平军劲旅石达开部;1858年,攻陷吉安,升任知府;1859年,占领景德镇,火烧全城,升为道员;1860年,围攻安庆,屡屡击败太平军。当年9月,曾国荃用当地最为先进的武器—地雷—轰塌安庆北门城墙,攻陷安庆;1862年春,曾国荃率领“吉字营”等嫡系湘军围攻南京。1862年10月,与忠王李秀成太平军在南京激战40余日,迫使李秀成退兵;1864年7月,采取挖地道的形式,再次使用地雷,轰陷南京城墙,纵火烧杀抢掠,大火七日七夜不熄。据说,曾国荃在这场大战中,抢得大量金银财宝。为了不致暴露,曾国荃遵从大哥曾国藩的劝告,称病回籍放假。自此之后,曾国荃察探风声,屡病屡出。

朝廷指令曾国藩派兵东援时,曾国荃正积极备战,准备沿江而下进攻南京。如果拔掉太平军的这一老巢,当然是头等军功,因此,曾国荃对东征上海并无兴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