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七七事变”之前,日本为什么在卢沟桥附近有驻军?

卢沟桥事变:1900年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组成先遣队入侵北京,联军受挫。经过一番筹措,又于8月14日对北京发动总攻,北京失守。在侵华联军中,日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俄、日、德、美、法、意、奥、比、西、荷11国公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根据该条约中的第7、第9两款规定,中国被迫给予上述国家在中国的驻兵权。规定中写到:允许上述国家在北京以保护使馆为名长留驻军;由北京至渤海湾的通道各国可派军队驻守,其可驻守地为: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12个地方。从此,自渤海湾至北京的通道被列强所控制,京城的大门被迫敞开。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屈服了,国家主权丧失殆尽。《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当时日本在北京使馆区驻军400人,在战略要地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处驻军1250人。《辛丑条约》签字之前的两个月,日本以“护路”、“护侨”为名向中国派遣了驻屯军,命名“清国驻屯军”,第一任司令官大岛久直中将,总兵力约2600人。其驻屯军司令部后迁至天津日本租界内的张园。该驻军又先后改名为“中国驻屯军”、“天津驻屯军”,我国通常称其为“华北驻屯军”。七七事变前,其驻屯军司令先后为梅津美治郎中将、多田骏中将、田代皖一郎中将和香月清司中将。从《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七七事变前30多年间,日本不断向天津驻屯军增派兵力。这支侵华日军,在各驻守地耀武扬威,像一只恶狼,时时威胁着华北地区的安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三省,次年3月扶持成立了“伪满洲国”。同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迫使中国政府签订《凇沪停战协定》。同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4月下旬突破长城防线,至5月下旬,日军进一步侵占了秦皇岛、北戴河、抚宁、迁安、卢龙、昌黎、密云、蓟县、唐山等地。5月31日强迫中方签订《塘沽协定》。其协定划定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县、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东、以北广大地带为“非武装区”。因《塘沽协定》内有河北省东部非武装地带的设定,致使中国军队从此无法进入长城一线。东北三省、热河省及河北省的部分地区相继沦为日军侵略者的殖民地。非武装地带的设定使侵华日军能在河北省占据有利的位置,成为其顺利推行新侵略计划,分离华北及内蒙的策源地,并由此进一步打开了直接通向平津的门户。

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冀、鲁、晋、察、绥)为直接目的,加紧对华北的争夺。它的第一个步骤是迫使国民党中央势力退出华北,第二个步骤是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