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各个歼灭--评论平津战役

导读: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它是由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处于华北的敌傅作义集团面临着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进攻的威胁。由于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因而华北敌军是撤是守,是南逃还是西窜尚在举棋不定之中。傅作义错误地估计我东北第四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至少需要3个月的休整、准备才能入关作战。因此,没有下决心立即南撤,而是采取了"坚守平津、保持海口、积极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部署。蒋介石对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授以全权,允许傅作义直接接受美国援助和扩充军队,要求将其主力部队集中在北平、天津、唐山三角地带,控制海口,并伺机南撤。傅作义集团由两部分部队组成,一部分是傅的嫡系部队,一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傅作义并没有完全按蒋介石的要求去办,他将自己的部队部署在北平以西的平绥线上,以保障西撒的通道;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部署在北平以东的平塘沿线,以保障从海上南撤的通道和抵抗东北我军的攻势。这样一来,傅作义将所辖4个兵团的12个军44个师约60万大军,部署在以北平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1000多里的东西战线上,并把北平、张家口、塘沽划为三个防区。

傅作义集团的具体兵力部署为:北平防区由敌李文第四兵团和石党第九兵团约20个师的兵力共同防守;张家口防区由敌孙兰峰第十一兵团的7个师的兵力防守,天津、塘沽防区由陈长捷第17兵团守塘沽,天津敌警备部队专门守天津共约17个师的兵力。此时,美国想保住华北这块反共地盘,支持傅作义坚守平津地区。傅作义为了捞得更多的美援,摆出了背靠渤海,固守北平、天津、塘沽的姿态。此外,傅作义又暗中派人与我党联系,试探我党对他的态度。从当时形势看,华北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是增加长江防线的重要力量。这支部队南逃如果走陆路,需经华北地区沿津浦线和平汉线南下。但是津浦线有我华东野战军,平汉线有我华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很难通过。如果走海路需要大量的船只,并非易事。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傅作义集团的部署,决定在淮海战役还在进行之时就发起平津战役,集中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共约百万人的兵力,分割包围平津之敌并就地各个歼灭。为了进一步稳住傅作义集团,我党采取了许多措施。10月31日,中央军委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要求"东北主力除四纵、十一纵等部即行南下外,其余在沈营线战斗结束后,……开始出动……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11月16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电示徐向前、周士第等暂停攻太原。11月18日起,中央军委一再电示林彪等,催促东北我军提早入关,争取短时间包围唐山、塘沽、天津。11月27日,中央军委还命令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和第三兵团切断平张线,包围怀安、张家口、宣化等地,抓住傅作义集团,以掩护东北我军入关。为了抓住敌人,中央军委决定:撤围归绥(今呼和浩特),缓攻太原;作好准备,与敌谈判;抓住西线,稳住东线;对西线围而不打,对东线隔而不围。中央军委还确定了平津战役的攻击次序:第一塘芦区,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区,第四天津、张家口两区,最后北平区。并成立了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任书记,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和平津地区的党政一切工作。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