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遗址考古深化历史上的国家祭祀制度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0:11:28 光明日报 记者 杨永林 张哲 参加讨论
原题:陕西发现西周社稷建筑 首次为两千多年前的国家祭祀制度提供考古学证据 本报西安1月29日电 记者杨永林、张哲浩2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4年,为进一步深化对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的认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周原遗址选择对凤雏建筑基址周邻区域约10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首次发现了西周社稷建筑遗存,为深入阐释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源头提供了关键依据。同时,这次考古发掘,初步揭示了周原遗址单个居邑的基本形态,对深入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本次发掘的夯土基址为两座独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东西宽约56米、南北长约47米,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中部有一长方形院落,东西宽27.6米、南北长25.7米,也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介绍,尤为重要的是,这次发掘在院落中部发现了社祭遗存,其主体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上部已残,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达1.68米。“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坛,东西宽4.2米、南北长4.6米,系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坛的东侧则发现多座祭祀坑。另一座呈长方形,位于前者的东南侧,东西宽10.4米、南北长17米。初步判断,两建筑从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 “中国人常常"社""稷"连称,其实这分别代表的是土地神和丰收神。西周时期社祭建筑的发现,不仅首次为两千多年前的国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也为深入阐释包容开放的周文化如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等提供了重要依据。”王占奎说。 此外,本次发掘考古人员还清理出西周时期的中小型竖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组,根据墓葬特征及随葬品组合判断,为一处殷遗民墓地。其中以M11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墓室填土中包含有大量自然石块,是一座非常罕见的西周积石墓。葬具为一椁两棺,墓室西侧发现头箱一个,随葬品即集中堆放在头箱中,器物特征表明该墓年代约在西周早中期之际。铜容器中包括圆鼎、方鼎、簋、爵、斝、尊、牛形尊、觯、卣和斗,多件铜器上发现铭文。根据铭文判断墓主人名昔鸡。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原遗址出土青铜容器最多的墓葬之一,也是周原地区数十年来墓主可考的少量墓葬之一。”王占奎说,“本次考古发掘发现的一系列重要遗迹,基本廓清了区域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初步揭示了周原遗址单个居邑的基本形态,对深入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探究中国历代古文书演变规律
- 下一篇:珍视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