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珍视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4)


    制度变革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和民情瞬息万变,制度变革势在必行。古代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具有变革意识,认识到社会治理应因时而进,不能为一己私利苟且因循。孔子认为,夏商周制度虽一脉相承,也是有变化的,“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易传》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商君书·更法》说:“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吕氏春秋·察今》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对待先王之法要“法其所法”,即遵循立法精神,而非墨守成规。汉代,不少思想家把居安思危、改易更化说得更明白。公羊学大师董仲舒说:“为政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汉书·礼乐志》)汉末思想家仲长统说:“事有乖于数,法有玩于时者,可改也。”(《后汉书》卷四十九)宋代王安石变法,他明确指出:“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旷日持久。”(《王文公文集·上时政书》)
    制度变革目的是促进社会治理,为长治久安和国强民富提供保障。《商君书·更法》说:“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商鞅因变法死,但新法畅行于秦国,为秦统一中国提供了制度保障。
    改革既要坚持民本与德治的原则,又要与时俱进。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最终取得成功者,必是那些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民众需要的变革。政治变革,如秦汉之际结束诸侯分封,建立政治大一统,经过百年调整,到汉武帝一系列更化改革,才基本解决中央和地方的体制问题,稳固了大一统政治。经济改革,如唐前期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以人口为征税单位的租庸调制,随着历史发展,均田制逐渐瓦解,到唐中期改行两税法,按资产征税,更加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基本原则为宋元明所沿用。
    综上所述,民本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石,德治是民本的治理要求,同时也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核。用人管人保障民本和德治的实施,而正己修身既是自上而下对官员普遍的修养要求,又是官员个体修身的需要。制度改革方能适应发展中的民情社情,为长治久安提供根本保障。这些传统政治文化理论,都曾经在治国安邦、社会治理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刻,习总书记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学术界而言,应该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对古代政治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清理、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