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曾江:东汉讲学画像砖


    巴蜀地区的汉代画像砖以风格多样、内涵独特著称,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博物馆)馆藏有丰富的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特别是一批出土于成都羊子山汉墓的汉代画像砖,数量较大、内容广泛、技法娴熟、保存良好,表现了汉代巴蜀地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界重视,堪称镇馆之宝。
    据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员介绍,羊子山位于成都北郊,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掘出土这批画像砖,后来入藏当时的西南博物院,也就是现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前身。在这些画像砖中,有一块讲学画像砖以其特殊的内容和地位尤为引人注目。
    东汉讲学画像砖描述了汉代蜀中讲学的场景,向来为学界重视,在蜀学乃至巴蜀文化领域非常有名,在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领域也常论及此砖。关于这块画像砖的命名,有的称为《讲学图》或《传经讲学图》,有的推测为《石室讲经图》,有的径题为《文翁讲学图》。画像上一位儒者坐于榻上,上方有遮挡灰尘的“承尘”,六位学生席地跽坐,双手捧简,恭敬地听老师传经讲学。一位学生的腰间还悬挂着用于刮削竹简的削刀。
    一系列研究蜀学或汉代教育的论著都引用了这块画像砖的拓片,查其来源,一般援引的都是高文等学者编《四川汉代画像砖》(1987年版),在该书中被命名为“传经讲学图”,标为成都市郊汉墓出土。现陈列在三峡博物馆的“汉代雕塑艺术厅”的讲学画像砖,保存现状较好,将其与常用拓片比较,可以发现该拓片首先是不完整的,其次不清晰,这对于研究者而言损失了重要信息,因此可以重新拓制更为完整清晰的拓片以供学者研究引用。
    据史料记载,西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化蜀,选派蜀生到京师长安学习经学或律令,又在成都修建石室讲学。这些举措极大改变了蜀中的文化面貌,自此蜀地学风丕振,“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随着巴蜀本地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汉代以来蜀学的基本形态。这块画像砖与另一块出土于四川德阳的讲学画像砖是对文翁化蜀以来蜀中讲学传经场景的直观展示,特别是羊子山出土东汉讲学画像砖,蕴含丰富信息,弥足珍贵,堪称蜀学之宝。
    曾江 文/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