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姬越:清代民国苏州碑刻碑额的形制特点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南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经济上的昌盛与文化的繁荣相互促进,产生并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碑刻作品。这些碑刻不仅文字精美、内容丰富,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碑额、碑文形制规整、雕刻考究,对于研究和追溯我国碑石文化、碑石艺术的发展源流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建于苏州文庙府学原址基础上的苏州碑刻博物馆,收藏碑刻1100 余方,其中,陈列了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碑刻,这些碑刻的碑额虽略有不同,但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清代风格和民国特点。
    一、清代碑额形制与艺术
    纵观苏州碑刻博物馆陈列展出的清代碑刻,会发现这一时期碑刻的碑额,在书体上,主要使用小篆和楷书,另有少量的隶书;在纹饰上,多用云纹和代表祥瑞的动物形象,以碑题两侧双鹤相对为主要纹饰;在文字上,分两行书写和三行书写两种,内容则基本雷同,基本表达“奉宪勒石”、“奉宪勒石永禁”之类含义。由于碑刻均出于官府之手,整体风格较为统一,保留下来的也很完整,但在审美表现上不免流于呆板,书法不精,纹饰也缺乏生气,这与当时碑刻文化的衰落有一定关系。
    以图1 碑刻碑额为例,其刻于嘉庆十三年,主题为表彰吴县正堂“十级记录”一次,《清会典·吏部》载:“凡议叙之法有二:一曰纪录,其等三;二曰加级,合之,其等十有二。”可知其为州府长官考核地方县令的记录刻石。碑额四周及碑题上方饰以简单的卷云纹,碑题两侧饰以仙鹤,动物纹饰基本还原出了其特色,但显然缺乏神韵,双目无神、呆然站立、双翅不自然地展开,整体纹饰更像是格式化的作品,不具有个人色彩的创造性。碑题“奉宪永禁碑”共5 字,三行,楷书,此方碑刻实际上为三年“大计”考核的记录,但依旧沿袭碑题习惯,以“永禁”为题目,根据文庙内藏其他碑刻的情况,这种题名法应当是清代苏州地区官府刻石的惯例。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碑题无字的情况,如图2 所示道光年间刻石。在全部馆藏中,仅有两方考核县令的记录刻石无碑题,另一方为同治《补用知府即补直隶州署江南苏州府吴县正堂加二级》。一种可能是原碑额已佚失或损坏,现存碑额为之后增补;还有可能是刻石记录的内容不需另加碑题,如此方《特调江南苏州府吴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卓异候升贺》,此位正堂在考核中表现极为优异,获得“卓异”称号,为表彰其出众成就,故不题碑额以示特殊,但此并非定制,馆藏光绪《钦加盐运使衔尽先题补道江南苏州府正堂卓异加一级》便有碑题,为两行楷书“奉宪谕”,可见这种无字现象应当是例外情况。
    清代以楷书为通行体,但碑额书体使用小篆和隶书的仍占据半壁江山(如图3),启功先生曾总结说:“前一时代的正体,到后一时代常成为古体;前一时代的新体,到后一时代成为正体或说通行体。”刻石者为了体现庄重、正规之形式,往往使用古体字刻碑额,以通行体刻碑文,体现以古体为郑重的思想。但清代距离秦小篆和汉隶的时代毕竟有一千余年之久,刻写古体字一是不便捷、二是不易识读,因此顺应时代潮流刻写楷书碑额,在光绪一朝时已渐成风气。
    二、民国时期碑额形制与艺术
    从苏州碑刻博物馆陈列展出的民国时期碑刻看,其中碑额保存完整、年代与内容清晰的主要有两类,一是吴县知事公署布告,另一是江苏苏州警察厅布告。仅从整体风格上来看,这些碑刻与清代碑刻并无二致,碑题书体主要为楷书和小篆,碑额纹饰基本沿袭前代风格,为云纹和代表祥瑞的动物形象。此类碑刻碑题较为固定,有明显的按照时间划分碑题内容的特点,推测可能与当地政府主事官员的要求和喜好有关,如中华民国九年二月至六月的碑刻,碑题均为两行楷书“勒石永遵”(图4);但同年七月过后,碑题又全部更换为三行小篆“永禁勒石”(图5)。
    从碑额形制看,尽管中华民国作为新生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政治制度上彻底否定了清代遗制,在文化上也大力宣扬西方民主共和新思想,但是在实际的地方行政中,旧有的形式和思想依旧沿用了下来,尽管革除了帝制、剪掉了辫子,但却难以立即改变革除清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碑额仍然保有旧制。苏州地区作为中国近代较早约开商埠的城市之一,身为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地理位置更靠内陆、经济较为落后、思想较为封闭的地区。对于政府布告树碑刻石,一方面是出于实际的需要:在那个难以追溯档案的年代,树碑可以保证布告的权威性和连续性,让百姓及时了解政府动向;另一方面是清代官员思维的延续:名为民主共和国,实际上并没有将广大人民群众纳入到行政体系中,百姓只需要执行政策,由此可见中华民国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如何地脱离人民群众。
    碑刻作为实物材料,可以有力印证文献材料记载,反映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碑文作为一个时期具体准确的文字记述,有着直观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而碑额则更着重于地方官府或民间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表达,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苏州碑刻博物馆清代和民国碑额形制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这两个时期的碑额有更深入的认知,也可以此为实物材料佐证苏州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特征。因此,我们研究碑刻时,不仅要关注碑文,也要关注碑额,这样才能对碑刻有更完整、更全面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