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李艳玲:新疆坎儿井起源之争


    坎儿井作为一种水利设施,曾经对新疆经济开发贡献巨大,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新疆坎儿井的起源,自19世纪末期,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多种观点,争论至今。目前关于其技术起源,主要包括汉代关中井渠说、波斯说、本土自创说;始凿年代方面则有史前说、汉代说、唐代说、明代说、清代说等,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汉代关中井渠说
    清末学者陶保廉首倡此说。1891年,他跟随其父新疆巡抚陶模来到新疆。在1897年刊行的《辛卯侍行记》中,他将坎儿井之法与西汉引洛水的井渠工程相联系,认为西汉辛武贤“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中的“卑鞮侯井”,就是西域最早开凿的坎儿井。1919年,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明确提出,坎儿井源于汉代关中井渠法。他判定关中井渠出现在公元前109年堵塞黄河瓠子决口之前,而西域直到西汉围攻大宛时才向秦人学会凿井技术;又据辛武贤事以及唐代《沙州图经》记载,推测井渠法随西汉在西域屯田时传入新疆。王国维认为,井渠法由胡商向西传至波斯,还指出元代文献所载阴沟法及“今京师阴沟”都属于古井渠法。
    20世纪50年代后期,黄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序言》(科学出版社1958年)中,综合文献记载及西域地区汉人城址、屯田遗迹等考古资料,论证坎儿井技术由西汉传入,支持王国维的说法。80年代至90年代初,多位学者继续主张汉代关中井渠说,其论证理由与王国维基本相同。1982年,常征指出新疆坎儿井绝非源自中亚,他认为其开凿时间在东汉末年。1985年,黄文房从卑鞮侯井的结构和功能、地理条件等方面,论证坎儿井源自汉代井渠法。1990年,钱伯泉发表《新疆坎儿井的历史及其渊源》(《西北史地》1990年第4期),认为吐鲁番、库车出土文书中的“陶拓所”、掘井匠以及喀什坎儿井遗址等表明,新疆坎儿井早在唐代已存在;坎儿井的维吾尔语称呼与波斯语称呼截然不同,其应是汉语“洞子井”的意译音变。1993年,蔡蕃、蒋超指出,中国早已有“坎井”一词,与坎儿井工程有关的许多称呼都是汉语词汇,未见中亚伊朗西北部坎儿井技术东传至新疆的记载,坎儿井可能是汉语的音译。同年,王鹤亭也认为,新疆坎儿井源于汉代井渠说更为可信。钟兴麒赞同钱伯泉关于坎儿井词源的观点,并指出井渠法在关中得到延续,被推广到其他地方,新疆坎儿井正是中原井渠法向西传播的产物。此外,李久昌认同新疆坎儿井技术源自汉代井渠法之说,认为其最早出现在唐代,当地人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使之实现本土化;中亚地区的坎儿井技术也可能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
    波斯说
    这种观点兴起于20世纪初,与西方探险家考察新疆活动密切相关。1906年,美国地理学家埃尔斯沃思·亨廷顿在《亚洲的脉搏》一书中提到,吐鲁番坎儿井大约是在1780年从波斯或特兰斯卡斯皮亚(Transcaspia)引入的。斯坦因赞同亨廷顿的说法,认为开凿时间不会早于18世纪。拉铁摩尔、斯科姆伯格等学者也主张波斯说。
    张之毅《新疆坎儿井来源析疑》(《东方杂志》1944年第40卷)从维吾尔语坎儿井词源、井渠与坎儿井的不同、井渠技术是否传入新疆、内地民众大批移入新疆的时间,以及新疆绿洲环境等方面分析,认为波斯传入说较关中井渠说更为可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学者嶋崎昌赞同新疆坎儿井源自波斯说,指出王国维引据的材料及理解分析存在错误,论证不足。他认为亨廷顿所谓1780年坎儿井传入新疆之说稍显绝对,推定18世纪末较为合理,推测其开凿与清朝平定回部叛乱有关。
    黄盛璋《新疆坎儿井的来源及其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力倡新疆坎儿井源于波斯传自中亚说。1994年,他提出喀什坎儿井的年代早于吐鲁番坎儿井,两者没有联系,从地缘政治角度判断喀什坎儿井是由喀喇汗王朝传入的,开凿于10世纪晚期至1212年间;吐鲁番坎儿井传自浩罕王国,始凿于1807年左右,并在19世纪中叶及以后由吐鲁番传至新疆其他地方。他指出坎儿井来自古波斯语Kohrez,与古汉语“坎井”无关。2002年,杨圣敏通过梳理世界其他地方坎儿井起源与传播的基本线索,认为汉代关中井渠说和本土发明说的证据存在概念混淆,黄盛璋提出的坎儿井传自中亚的观点更为可信。杨圣敏提出,新疆坎儿井建于唐代设立安西都护府之后,传自中亚阿富汗等地。
    2008年,法国学者童丕《古代汉文资料中坎儿井概念:虚构还是事实?》,明确新疆坎儿井区别于其他供水技术的显著特征是直接获取含水层的地下水。他通过分析汉文文献指出:汉唐时期西域对坎儿井技术一无所知;中国内地水利技术人员直至17世纪仍不熟悉坎儿井概念,坎儿井不见于古代汉语词汇,它是一个维吾尔语半标音词;19世纪初期,清朝屯田管理者开始在新疆推广坎儿井技术。文章最后指出有助于了解坎儿井技术从内亚传入新疆的两个重要事件:一是蒙古征服统一内亚,二是伊斯兰教在新疆的扩展传播,并认为可以从内亚和西亚历史学家的记载中寻找答案。
    本土自创说
    这一观点由国内学者提出,盛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张坎儿井的产生是新疆内部发展变化的结果。1986年,柳洪亮在《吐鲁番坎儿井综述》(《中国农史》1986年第4期)中认为,吐鲁番坎儿井产生于1782年之后,迟至1807年已完全取得成功。他指出“中原说”和“西来说”都忽视了吐鲁番坎儿井产生的内因,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在清朝大兴屯田广开水源的推动下,吐鲁番坎儿井出现成为必然。钱云也赞同此说,并推测新疆坎儿井出现在明代前后,明清时期得到发展。张席儒强调新疆坎儿井是在综合条件下形成的,坎儿井一词可能由新疆传入波斯。樊自立则认为新疆坎儿井是吸收关中井渠结构与开凿方法,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创造出来的。
    1991年,哈运昌提出井渠与坎儿井开凿不尽相同,伊朗、伊拉克等地与新疆对坎儿井称呼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水文地质学家考察吐鲁番坎儿井时,发现其与伊朗坎儿井不同,认为吐鲁番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了坎儿井。他推测吐鲁番坎儿井开凿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刘耻非也持自创说,但认为其出现在1780年前后。他指出王国维将大宛习得穿井术与井渠等同、把辛武贤穿卑鞮侯井一事想象成挖坎儿井,存在错误理解,汉唐至明代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均不见坎儿井的相关记载,波斯传入说也缺乏根据。
    新疆水利学会、新疆水利厅坎儿井研究小组的《新疆坎儿井研究》(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编:《干旱地区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指出,当地民众为发展生产,通过开发利用地下水,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了坎儿井,另依据托克逊县柯尔加依乡境内盘吉尔山的岩画,推测坎儿井出现在2600年前。2011年,安尼瓦尔·阿布都热依木等人仍持此观点。2000年,王素在《高昌史稿·交通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中指出,《魏书》《北史》所记的古代水利灌溉就是坎儿井系统,同样的地理环境下,任何文明古国都有可能创造出坎儿井技术,不存在谁效仿谁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新疆坎儿井源于波斯说相较更有说服力,其始凿年代仍有待考察。前述童丕提到利用汉文以外的文献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坎儿井的起源提供了方向。另外,梁翊德曾提出,用科学方法检测坎儿井开挖时留下来的土堆遗物,可确定其开挖年代。2015年,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系贝利夫等人尝试利用光释光技术,研究西班牙阿拉贡中世纪坎儿井竖井周围挖出的土堆沉积年代,结果显示土堆内保存了年代地层记录,该技术为判定坎儿井等地下灌溉系统的开凿年代及修理时间提供了重要手段。这类先进技术也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坎儿井开凿年代提供了可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