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近代史 >

“一个多民族的非民族国家”(4)


    
    注释:
    [1] 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2] 弗朗索瓦?沃尔特:《瑞士历史》(Francois Walter, Histoire de la Suisse)第1卷,阿尔菲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
    [3] 埃?邦儒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上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1页。关于威廉?退尔的事迹,有些瑞士学者如奥伊提希?柯普等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多少历史价值。
    [4] 让-雅克?布克特:《瑞士历史》(JeanJacques Bouquet, Histoire de la Suisse),法国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4页。
    [5]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JeanClaude Favez, Nouvelle Histoire De La Suisse Et Des Suisse)第1卷,洛桑1982年版,第158页。
    [6] 埃里希?策尔纳著,李澍泖等译:《奥地利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57页。
    [7] 埃?邦儒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上册,第153页。
    [8]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1卷,第342页。
    [9] 阿尔贝特?里利埃:《瑞士联邦的起源》(Albert Liry angstroms, L’origine de la Confédération suisse),日内瓦1868年版,第181页。
    [10] 埃?邦儒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上册,第182页。
    [11]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1卷,第344页。
    [12] 埃?邦儒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上册,第231页。
    [13] 埃?邦儒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上册,第239页。
    [14]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2卷,第231页。
    [15]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2卷,第273页。
    [16] 马丁?基钦著,赵辉等译:《剑桥插图德国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页。
    [17] 《世界历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483页。
    [18]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2卷,第280页。
    [19] 迈克尔?曼:《社会权利的源泉——阶级与民族国家的产生1760—1914》(Michael Mann, 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The Rise of Class & NationStates,1760-1914)第2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20] 隋勇艳:《现代瑞士民族共同体形成历史探源》,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21] 续建宜:《瑞士中立政策的历史与现状》,《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22]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世界历史》1996年第6期。
    [23] 埃?邦儒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上册,第289页。
    [24] 瑞士联邦中央统计局:《瑞士》(The Swiss Federa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Switzerland ),伯尔尼2001年版,第32页。
    [25] 弗朗索瓦?沃尔特:《瑞士历史》第2卷,第92页。
    [26] 让-雅克?布克特:《瑞士历史》,第39页。
    [27] 科林?琼斯著,杨保筠等译:《剑桥插图法国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
    [28] 让-雅克?布克特:《瑞士历史》,第42页。
    [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30] 曹枫:《试析瑞士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因素》,《欧洲研究》1994年第3期。
    [31]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2卷,第246—247页。
    [32] 埃?邦儒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下册,第478页。
    [33] 曹枫:《试析瑞士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因素》,《欧洲研究》1994年第3期。
    [34] 埃?邦儒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下册,第485页。
    [35]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2卷,第165页。
    [36] 奥利维尔?莫伍利:《19世纪的政治思想家(瑞士现代思想斗争起源)》[Olivier Meuwly, Les Penseurs Politiques du 19 Siecle (Les Combats Didees a L’origine de la Suisse Maderne )],洛桑2007年版,第61页。
    [37] 于福坚:《瑞士人是如何破除国家整合障碍的》,《中国民族报》2010年3月5日。
    [38]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2卷,第280页。
    [39]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3卷,第308页。
    [40] 于福坚:《瑞士人是如何破除国家整合障碍的》,《中国民族报》2010年3月5日。
    [41] 关凯:《多元文化主义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政策国际经验分析(下)》,《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42] 曹枫:《独具特色的瑞士民族——瑞士民族考察之二:地方自治和直接民主制度》,《中国民族》1993年第2期。
    [43] 埃?邦儒尔,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下册,第413页。
    [44] 埃?邦儒尔,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译组译:《瑞士简史》下册,第413页。
    [45] 曹枫:《独具特色的瑞士民族——瑞士民族考察之一:多元文化共存》,《中国民族》1993年第1期。
    [46] 让-克洛德?法弗兹:《瑞士与新历史》第3卷,第171页。
    [47] 张志凯:《国际城市日内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页。
    [48] 李光:《瑞士与印度:相同的民族观不同的民族关系》,《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9] 马丁:《瑞士现代化进程研究》,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
    [50] 曹枫:《独具特色的瑞士民族——瑞士民族考察之二:地方自治和直接民主制度》,《中国民族》1993年第2期。
    [51] 于福坚:《瑞士人是如何破除国家整合障碍的》,《中国民族报》2010年3月5日。
    [52] 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江海学刊》2006年第2期。
    [53] 瑞士联邦官方信息平台http://www.swissworld.org/zh/culture/swissness/。
    [54] 托马斯?理科林:《瑞士“民族”与德国或法国“民族”的区别是什么?》(Thomas LiKelin, Worin Untercheidet Sich die Schwerzeriche,“Nation” von der Franzosischen bzn. Deutschen “Nation”?),苏黎世2005年版,第129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