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近代史 >

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的华文教育(4)


    注释:
    [1]有关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论文主要有:1.关于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特征方面的文章有:施雪琴:《论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南洋问题研究》1996年第1期;何培基:《菲律宾华校华文教育之考察》,《海外华文教育》1998年第2期;章石芳:《论转型时期的菲律宾华文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关于菲律宾华文教育变迁及对策方面的文章有:沈红芳:《菲律宾华校的嬗变及其诱因探悉》,《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吴端阳:《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振兴对策初探》,《泉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温广益:《菲律宾华人重振华文教育》,《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增刊;张念:《菲律宾华文教育三十年困境的思考》,《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关于菲律宾华裔学生文化认同方面的文章有:廖赤阳:《菲律宾华人学生文化背景与认同意识的调查》,《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潘露莉:《菲律宾华人的属性认同与菲律宾华人教育》,《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章石芳:《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关于菲律宾教育研究综述的文章有:林羽:《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综述》,《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2期。2.菲律宾学者研究的成果有:颜长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过去和现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黄端铭:《对菲律宾高校汉语教学的一次问卷调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颜长城:《发展中的菲律宾华文教育》,《教育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2]诺伯特·莱昂斯:《新角度看菲律宾问题》(Norbert Lyons,The Philippine Problem Presented from a New Angle),菲律宾群岛出版社1924年版,第27页。
    [3]海岛事务局:《菲律宾委员会报告,1900—1903》(Bureau of Insular Affairs,Reports of The Philippine Commission,1900—1903),美国政府出版局1904年版,第39—45页。
    [4]约瑟夫·罗尔斯顿·海登:《菲律宾:国家发展研究》(Joseph Ralston Hayden,The Philippines:A Study in National Development),麦克米兰公司1945年版,第463页。
    [5]T.鲁阿尼、F.图帕:《布迪厄、历史遗忘与菲律宾的英语问题》(T.Ruanni,F.Tupas,“Bourdieu,Historical Forgetting and the Problem of English in the Philippines”),《菲律宾研究》(Philippine Studies)2008年第1期,第57页。
    [6]阿瑟·布朗:《菲律宾群岛访问报告》(Arthur J.Brown,Report 0f a Visitation of the Philippine Island),康奈尔大学图书馆1902年,第65页。
    [7]迈克尔S.库格尔曼:《实干赢得民心》(Michale S.Kugelman,Winning Hearts and Minds through Actual Deeds),塔夫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9页。
    [8]弗朗西斯科·贝尼特斯:《菲律宾教育的发展》(Francisco Benitez,Educational Progress in the Philippines),太平洋关系研究所1931年出版,第2—3页。
    [9]哈罗德·范·温克尔:《菲律宾教育》(Harold Van Winkle,“Education in the Philippines”),《华文星辰》(Chinese Mercury)第1 卷(1937年秋季号),第29页,转引自安东尼奥·S.丹:《菲律宾华人的民族觉醒研究,1898—1935》(Autonis S.Tan,The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1898—1935:A Study of their National Awakening),R.P.加西亚出版公司1972年版,第156页。
    [10]教育调查理事会:《菲律宾群岛教育体制调查》(The Board of Educational Survey,A Survey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the Philippine lslands),印书局1925年版,第505页。
    [11]詹森著,吴文焕译:《美统时期的菲律宾华人(1898—1946)》,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世界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12]陈烈甫:《菲律宾华侨教育》,海外出版社1958年版,第3页。
    [13]欧弗罗尼奥·M.阿利普:《菲中关系一千年》(Eufronio M.Alip,Ten Centuries of Philippine-Chinese Relations),阿利普与桑斯公司1959年版,第183页。
    [14]八连:即Parsan,西班牙语,意为市场,也称“帕里安”、“涧内”。1582年,西班牙殖民当局为便于对华侨的防范、管理和征税,在马尼拉城北与巴石河之间的荒地围以栅栏,令华侨在其中居住,此地处在圣加夫列尔堡的枪炮射程之内。
    [15]广东文史资料研究会编:《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3页。
    [16]萧曦清:《中菲外交关系史,1946—1975》(Hsiao shi-Ching,Chinese—Philippine Diplomatic Relations,1946—1975),书林出版社1975年版,第276页。
    [17]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五,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614—615页。
    [18]严复:《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页。
    [19]彭乃杨:《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五十周年纪念特刊》,菲律宾中西学院1949年版,第2页。
    [20]安东尼奥·S.丹:《菲律宾华人的民族觉醒研究,1898—1935》,第160页。
    [21]阿利普:《菲中关系一千年》,第124页。
    [22]庄长泰:《校史简介》,《菲律宾中西学院百年纪念暨迈进新世纪纪念刊》,菲律宾中西学院2009年版,第8页。
    [23]李逢梧:《华教先驱》,《菲律宾中西学院百年纪念暨迈进新世纪特刊》,菲律宾中西学院1999年版,第31页;萧曦清:《中菲外交关系史,1946—1975》,第279页。
    [24]潘肇英:《七十年来的中西学校概况》,《中西学校七十周年纪念特刊》,菲律宾中西学院1969年版,第439页。
    [25]刘士木等:《华侨教育论文集》,国立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1929年版,第289页。
    [26]詹森:《美统时期的菲律宾华人(1898—1946)》,第22页。
    [27]颜文初:《三十年菲律宾华侨教育》,《菲律宾中西学院百年纪念暨迈进新世纪特刊》,菲律宾中西学院2009年版,第199页。
    [28]约兰达·V.哈维尔:《菲律宾教育的昨天和今天》(Yolanda V.Javier,The Filipinos:Their Education Yesterday and Today),欧内斯特印书局2005年版,第35页。
    [29]王瑞芳:《七十年来菲律宾华侨学校之发展》,《马尼拉中西学校七十周年校庆纪念特刊》,菲律宾中西学院1969年版,第315—317页。
    [30]黄滋生、何思兵:《菲律宾华侨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16—317页。
    [31]维克多·珀塞尔:《东南亚华人》(Victor Purcell,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牛津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59页。
    [32]颜文初:《三十年来菲律宾华侨教育》,第28—30页。
    [33]颜文初:《菲律宾华侨教育会二十年概况》,《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三十周年纪念刊》,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1935年版,第甲一144页。
    [34]萧曦清:《中菲外交关系史,1946—1975},第279—280页。
    [35]哈维尔:《菲律宾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第37页。
    [36]王瑞芳:《七十年来菲律宾华侨学校之发展》,第312—316页。
    [37]周胜皋:《海外华文学校教育》,台湾侨务委员会侨务研究室1969年版,第70页。
    [38]张存武、朱泫源、潘露莉:《菲律宾华侨华人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版,第302页。
    [39]王瑞芳:《七十年来菲律宾华侨学校之发展》,第315—317页。
    [40]陈烈甫:《菲律宾华侨教育》,第8页。
    [41]杰拉尔德·A.麦克比思:《菲律宾华人的政治融合》(Gerald A.McBeath.“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the Philippine Chinese”),《南亚和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文集》(Research Monograph of Center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Studies)第8辑,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79页。
    [42]黄滋生、何思兵:《菲律宾华侨史》,第353页。
    [43]陈烈甫:《菲律宾华侨教育》,第10—11页。
    [44]林惠阳:《菲律宾华侨社会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民族与华侨研究所硕士论文,1977年,第33页。
    [45]陈烈甫:《菲律宾华侨教育》,第6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