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甲午战争研究与“二元外交论”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9:11:14 《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 张经纬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该文前半部分对日本一个多世纪以来甲午战争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日本的甲午战争研究从甲午战争结束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明显的特征和代表人物,并表现出批判性和继承性。日本学者在甲午战争研究中提出了“二元外交论”,它不仅仅是甲午战争研究的一个具体观点,而且在一些日本学者那里已演化为一种对历史问题和现实政治的分析方法,影响到对日本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定性评价。坚持“二元外交论”的结果,一是导致否定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必然性,二是把陆奥宗光傍强凌弱的外交策略歪曲为和平外交,甚至认为日本在“二战”中失败就是因为背离了陆奥所创造的“明治遗产”。该文后半部分从世界现代化史、日本近代对外战略演变及甲午战争开战实情三个方面对“二元外交论”进行剖析,对日本史学界甲午战争研究的主流观点进行了回应。 关 键 词:甲午战争/二元外交/日本/陆奥宗光 作者简介:张经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日本的甲午战争研究开始于甲午战争结束,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学者对甲午战争的战时外交、战争过程、军事后勤、战争与媒体、战争与国际法的关系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挖掘甚至某些观点都值得我国的日本史学者借鉴。在战时外交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二元外交论”,这一理论自19世纪末提出至今,在日本近现代史研究中影响深远而广泛。笔者意识到,“二元外交论”不仅仅是研究日本对外战略的一个史学概念和观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某些学者那里更多地演化为一个涉及对战争定性评价的国际政治问题。坚持“二元外交论”的结果,一是导致否定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必然性,二是把陆奥宗光傍强凌弱的外交策略歪曲为和平外交,甚至认为日本在“二战”中失败就是因为背离了陆奥所创造的“明治遗产”。因此,在评析日本甲午战争研究脉络和潮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二元外交论”问题,在东北亚局势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本甲午战争研究的脉络和潮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甲午战争研究的官方修史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叙述,主要成果是战史编纂。 1905年,由春阳堂出版了海军司令部编写的《27、28年海战史》上下加别卷,1904-1907年,东京印刷会社出版了参谋本部编写的《明治27、28年日清战史》全8卷,陆军省编写的《明治27、28年战役统计》。① 这一时期的个人研究所见不多,对后来产生影响的有1898年出版、坂崎斌的《陆奥宗光》一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二元外交论”。坂崎斌认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与军部的意见不是完全一致的,当时“军人社会的潜在势力非常猛烈,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对之不能控制,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并认为甲午战争不是在“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只是在不能中止骑虎之势才诉诸干戈”。②坂崎斌的观点对后来的影响大而深远,此容后再议。 20世纪30年代,是日本甲午战争研究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少数学者已经开始使用档案资料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当时日本所处的国际关系等进行分析,并出现了影响到战后的代表性学者。日本取得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在日本明治以来的历史上是几页“辉煌”的篇章。陆海军编写兵种战史成为实质上的官方修史。同时,一些学者抱着不同的“问题意识”也对甲午战争开始了个别研究。 田保桥洁使用外务省未公开档案,写就《近代日中韩关系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