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耶里·朗茨谈滑铁卢战役两百周年(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02 东方早报 昭杨 参加讨论
我们看到滑铁卢战役结束后,追随拿破仑的法国将领被随后复辟的波旁王朝审判甚至处决,而拿破仑本人却未经审判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安度余生。欧洲列强为何选择流放拿破仑而不是将其审判处决?这种选择更多的是基于欧洲的政治传统还是担心激起法国的民变? 朗茨:拿破仑和他麾下的将领是不同的,他是奥地利皇帝的女婿,欧洲各君主国公认的皇帝。在两百年前的欧洲,一国君主不会审判和处决另一国的君主,这是一个共识和默契。一旦打破这个惯例,所有君主的尊严和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威胁。在欧洲历史上,审判并处决君主的往往是共和国的革命者,比如十七世纪的英国查理一世、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路易十六和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尼古拉二世,他们都是被本国革命者审判处决的。反法联盟成员都是君主国,他们不审判和处罚拿破仑是很自然的。 将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主要是英国的主张。鉴于拿破仑从意大利厄尔巴岛卷土重来的教训,英国决定将拿破仑流放到七千公里外的小岛上。但是拿破仑在岛上仍然可以像普通的富人一样舒适生活,有自己的仆人随从可以支配,这种流放生活实际上是软禁。拿破仑麾下的将领在滑铁卢后被判处死刑的大概有三四位,这些人被处决的理由是叛变君主,因为他们在1814年宣誓效忠路易十八后,却又在拿破仑重返法国后转而效忠拿破仑。整体上说,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清算和报复行动。 民变是不太可能的。传统史学对路易十八的评价过低,才导致所谓民变的猜测。实际上,路易十八不仅继承和延续了拿破仑帝国的所有重要制度,还第一次在法国建立起稳定的议会政治和新闻自由。所以,路易十八的复辟王朝和法国人民实现了和解,并不用担心处置拿破仑会引起民变。 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拿破仑如何评价法军在滑铁卢的失败? 朗茨: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向他的随从口述他一生参与的重大事件的回忆,他首先回忆的就是百日王朝和滑铁卢战役,因为他根本不明白滑铁卢战场上发生了什么才导致法军一败涂地。在这部回忆录中,拿破仑完全逃避自己的责任,他不愿意去理性思考谁该为这场灾难负责,总是去找别人当替罪羊。比如拿破仑在回忆录中一直在抱怨格鲁希元帅应该在追击普鲁士军队回德意志后,立即和拿破仑统帅的主力会合,如果格鲁希做到了,那么滑铁卢的战局就会被扭转。但如果我们客观地研究滑铁卢战役整个过程,就会发现犯错的不是格鲁希,而是拿破仑自己。拿破仑总是在假设如何将英军和普军各个击破,但他根本不知道英军和普军早就达成同进同退、绝不分兵的协定。何况即使格鲁希达成了追击普军到德意志境内的目标,按照比利时的地理形态和道路状况,也无法及时返回滑铁卢参战。因此拿破仑的战术构想是几乎无法实现的,他该为战局的失败负责任。 人们对拿破仑的批评集中于他无休止地发动战争透支了法国的国力和民力。然而,1802年,通过《亚眠和约》,法国曾经和英国达成了和平协定。那么谁应当为此后连续不断的战争负责?是拿破仑征服欧洲的欲望,还是革命的法国与欧洲列强之间无法避免的矛盾? 朗茨:其实,法国大革命开始后,欧洲所有的战争都是英国和法国数百年来争霸战争的继续,这场战争从1689年大同盟战争开始,一直持续到滑铁卢战役结束。实际上,这是两种欧洲政治构想的冲突。英国提出了欧洲平衡,而法国则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雄心,希望主宰欧洲大陆。从路易十四时代到第一帝国,法国在农业、商业、军事、外贸等领域都是欧洲一流水平,是英国称霸全球的头号对手。1802年,两国虽然达成和平协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战争,但是这个和约仅仅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根本没有触及如何构建欧洲政治版图的核心问题,所以《亚眠和约》是非常脆弱的。 直接引发和约破裂的是马耳他岛归属权问题。当时地中海贸易对于欧洲经济至关重要,而马耳他岛又处在地中海贸易中的关键位置上,英国不惜违约占领马耳他岛以控制地中海贸易。在这个过程中,有历史学家强调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的个人作用,但是我认为更应该考察整个英国政治。当时的英国政治实际上由大商人所领导,他们最看重的是商品市场的开放,阻止欧陆强国控制欧洲和垄断市场。总之,英国首先毁约开战。当然,拿破仑也深知《亚眠合约》的脆弱,对战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随后英国连续组织五次反法同盟,直到滑铁卢战役胜负彻底分晓,英法两国才实现了长久的和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推动音乐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下一篇:埃中文化交流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