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中国考古的前进需要更多顶层设计(2)


    考古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需要国家层面的综合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确实令人鼓舞欣慰。接下来,我们将主要采取那些方法促使科研成果的转化呢?
    王巍:在国务院发布的一个关于文化宣传的通知当中指出要巩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就是要让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为民众熟知、让世界了解,这就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后继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考古学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成功结项,接下来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进行考古成果的转化,让考古科研的最新成果为民众服务,让国际考古学界了解我们最新的科研成果。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今年的人大建议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考古科研成果写入大、中、小学教材”。 现在的大、中、小学教材是若干年修订一次,但是我们觉得有必要让最新的考古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大、中、小学教材,需要设定与考古科研最新成果相适应的教材修订制度,促使科研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尝试实施中华文明传播工程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所有这些设想的实施都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的建议中提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关键节点”的打包申遗问题,您能否为我们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王巍:世界遗产有两大类,一类是人文性质的文化遗产,一类是自然遗产。在2016年之前,每个国家每年可以申报两项世界遗产项目,一项自然遗产,一项人文性质的文化遗产。从2016年开始,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或是人文性质的文化遗产,或是自然遗产。现在,申遗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我们的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很多地方都是由书记亲自抓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世界遗产大国,需要申报的项目很多,各地地方政府重视的结果就使得我们在短时间内产生了诸多遗产申报项目,最多的时候在国家文物局就有100多项遗产项目准备申报世界遗产,后来国家文物局经过筛选后留下了30多个项目。这30多个人文类文化遗产项目,加上自然遗产项目和连续不断地希望加入遗产候补名单的项目,可以说,我国目前需要申遗的项目总量还是很大的。如果让排队申遗的项目排队等候时间过长,那么地方申遗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就我们刚谈到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而言,有很多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是还有很多新发现项目还不是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每一个项目都单独申遗的话,可能需要排队轮候的时间过长;如果进行打包申遗必将极大缩短申遗的排队轮候时间,从而为遗址的发掘、保护、展示赢得宝贵的时间。所以,我在两会建议中提出具有相近或相关联属性的遗产项目进行打包申遗,加快申遗进程。中国大运河申遗、“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工作都采取那样的方式,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值得借鉴,需要国家层面做好综合规划、设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