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点摘编]全球史研究方法新探:互动、比较、建构


    原文作者:夏继果
    原文标题:全球史研究: 互动、比较、建构
    原文出处:《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
     
    近年来,全球史教学与研究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美国、欧洲和东亚地区。全球史于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时主要是作为一个“教学领域”而存在的,如何开展全球史研究,把全球史变成一个“研究领域”,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史学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近来,笔者发现西方学界出版了一些探讨全球史研究方法的著作,本文主要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迪戈?奥尔斯坦于2015年出版的《全球性地思考历史》等三部著作,结合笔者自己的思考,谈谈全球史的研究方法。
    一、互动
    近年来,西方史学界对全球史的“互动”研究进行了诸多总结和反思。奥尔斯坦认为,作为研究方法的互动,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扩大研究单位的地理规模。建立联系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构建更大的分析单位。通过扩大空间规模、重新定义空间单位的方式,我们可以构建起文明、海洋盆地、半球和全球这样一些不同层次的研究单位,并且较为便利地挖掘它们各自内部存在的相互联系。
    第二,关注研究单位之间的历史联系。如果说第一种联系是概念性的,即先建构一个历史的大单元,然后再挖掘其中的联系,那么第二种联系则是历史性的,即首先从挖掘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联系入手,进而把一些所谓的独立单位联结在一起。第二种研究方式的关键在于相连单位的互相影响力和接触频度,而不是规模大小。
    第三,研究那些本身就跨越边界的单位或主题。其一是社会网络;其二是跨国、跨边界的组织;其三是跨国、跨边界的主题。奥尔斯坦强调,分类只是为了提供一个简明的方法论清单,在实践中,它们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交错重叠,并且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很多时候是很难区分的。
    奥尔斯坦列举了互动研究的共同特征:一、共时性的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重要的时间维度是各单位间互动的真正时间,而不再是每一单位内前后相继的阶段。二、重视外部的因果联系。只要地理范围是圈定的,时间是垂直的,因果关系就只能在圈定的单位中发现。一旦边界被打破,共时性的时间视角就会出现,就有可能思考很多区域同时发生的进程的共同原因。三、有时更多地使用第二手资料。奥尔斯坦对此充满自信,认为专业历史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积累起大量的第二手资料,可用于探寻联系和进行综合。
    浏览中文出版物中的各种“互动研究”,笔者深切感到这类研究目前已陷入瓶颈。第一,这类研究过于集中关注奥尔斯坦所说的“具有流动性的主题”,而且往往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特别是对流动两端的描述,缺乏对产生流动的大背景和流动机制的深入分析,难以构建起“体系”。第二,这类研究对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联系”缺乏鉴别。其实,“联系”的种类千差万别,有的联系非常短暂甚至是昙花一现,而有的联系则是不断重复发生的;有的联系是地方性的,而有的联系则在更大规模上发生。这样,不同类型的联系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上述问题的出现与过份拘泥于互动并把互动狭隘化有关。全球史学者应当像重视互动研究一样,同等地重视“比较”和“建构”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互动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把全球史研究引向深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