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17 《世界历史》 李新宽 参加讨论
二、奢侈消费大讨论的原因 从17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的奢侈消费开始放量增长。根据丹尼尔·笛福的观察,“这个时代的奢侈所占有的分量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虚荣、欢乐和奢侈’是我们的主宰者,‘挥霍无度’占了上风”(41)。奢侈成风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发了破坏传统社会等级秩序、败坏传统道德、打破贸易平衡等多方面的焦虑和担忧,同时随着“新奢侈品”的生产扩展,也要求重新认识奢侈消费的经济意义,这些正是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的原因所在。 18世纪出现奢侈消费大讨论的原因之一,是随着奢侈消费的流行,当时一些思想家担忧奢侈消费破坏了禁奢法所要维护的社会秩序。一些道德家担心新的消费模式会削弱社会等级至关重要的视觉标记,比如,一些人担忧无法将女仆和女主人区分开来,因为她们的服装太像了。(42)马克辛·伯格和伊丽莎白·埃杰指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早期不同种类的社会都援用禁奢立法把特定商品的消费限制在社会上层,来强化严格的身份结构。”(43)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出台了一系列禁奢法,规定了不同等级的饮食和服装,以此来“限制奢侈和炫目的消费”(44),以维护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但到了17世纪中后期,“已经影响了社会中上层的奢侈会快速扩散到社会下层的担忧已成老生常谈”(45)。特别是到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下移,被阿瑟·扬称为“普遍”奢侈,外国评论家称之为“英国国民根深蒂固的奢侈习惯”,并对此极为震惊。哥廷根一位教授在18世纪70年代曾说英国下层和中层的奢侈和挥霍“上升到一个全世界从未见过的至高点”(46)。时尚成风的结果就是突破了原有的社会等级限制,“当贵族都仿效王公的富丽堂皇,绅士都渴望贵族的得体庄严,商人走出柜台占据了绅士的空位,混乱不止于此,直到社会最底层,他们也渴望超越属于他们的层次”(47)。福斯特注意到,“在英国,几个等级的人不知不觉地互相融合在一起,平等的精神贯穿了宪法的每一部分。因此在所有这几种身份和条件中兴起了强烈的模仿来互相竞争,每个低等级都有无休无止的不安分野心,想上升到高一等级。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时尚必定具有不受控制的影响力,时髦的奢侈一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48)。当时的人们已经注意到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特别是在消费面前等级秩序和公共习俗完全被打乱,自然会引发争论。约翰·丹尼斯在1711年警告说:奢侈是“四处漫延的传染病,公共习俗最大的败坏者,公共精神最大的消灭者”(49)。巴里·科沃德指出:“在17世纪晚期,当时一些人已经对通常限制在上层土地阶层的物品被更广泛的人群购买、穿戴和吃喝进行讨论。对许多人来说,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现象,标示着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奢侈和浪费性消费。但是,另外一些人开始相信,这不一定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发展,原因在于国内需求能够促进经济变化和扩展。”(50) 引起18世纪奢侈消费大讨论的原因之二,是一些道德家对当时奢侈消费会败坏传统道德充满了焦虑。奢侈被视为“瘟疫”,认为“智慧和美德”被“无法满足的贪婪”所取代。(51)“需要强调的是,社会所有阶层都卷入到肆无忌惮的享乐追求的争议之中,穷人和富人一样都因为酷爱饮酒、沉迷赌博、轻裘肥马、花心滥交而受到严厉批评。”(52)曼德维尔将奢侈视为美德的观点更是引发了道德家的愤慨。“今天鲜有人读曼德维尔,但在18世纪,即使是他把‘马蜂窝’直接倒在有教养的英国布道坛上和书斋里,也几乎不会比他著名的对英国社会的昆虫寓言有更大的影响了。”(53)爱德华·亨德特也指出:“曼德维尔在整个18世纪极为声名狼藉,但并不是因为任何深埋在《蜜蜂的寓言》的对话和讨论文章中假定的经济学说。相反,是因为他宣称基督教道德在心理学上是行不通的,源于基督教的道德哲学传统服务于意识形态和社会交往目的,使得人类欲望的利己主义根源隐藏在了思想的背后。”(54)曼德维尔对奢侈的辩护和全新的道德观成为众矢之的,成为道德家疯狂攻击的标靶。“在他的《蜜蜂的寓言》加上‘辩护书’于1724年最后一版出版之后五年内,至少出版了10本书抨击《蜜蜂的寓言》。在法国,这本书被命令由普通的刽子手绞杀,曼德维尔的肖像被焚烧。”(55) 引起18世纪奢侈消费大讨论的原因之三,是一些重商主义作家仍固守传统立场,担心大量进口奢侈品会破坏贸易平衡。“进一步说,这样的模仿消费被看作浪费和不必要,完全是对稀缺资源的不当使用。”(56)因而与看到奢侈消费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正向关系的经济思想家产生了思想冲突,从而引发了讨论。阿普尔比指出,虽然在17世纪90年代构建新经济理论的材料已经出现,但旧有的贸易平衡套话一直到18世纪仍顽强地存在着。(57)因此,曼德维尔仍然使用贸易平衡理论来为奢侈消费辩护。但早在17世纪70年代,一些作家开始把经济增长假定为不断扩展的需求的动态结果。(58)赫克歇尔就认为,到17世纪晚期新的看法已经占据主导地位。(59)的确,17世纪90年代是英国重商主义思想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60)“18世纪消费革命的许多根本原因首次得到明确承认……国内消费的辩护者发现了嫉妒、模仿、热爱奢侈、虚荣和野心的驱动力量(和对国家的经济益处)。”(61)巴本就认为,“时尚和服饰的改变是贸易的伟大促进者,因为它在旧衣穿破之前,就引起衣物的消费:它是贸易的精神和生命;它促使各种商品流通起来,并轮流赋予其价值;它使贸易之躯保持运动;它是装扮人的一项发明,仿佛这个人可以永葆青春”。巴本批驳了当时英国人的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英国人不买外国奢侈品,他们就会消费本国的商品。他指出:“不是身体的需要引致消费,很少的东西就能满足人体的自然需求。引起贸易的是精神的需求、时尚、新奇物品和稀有事物的热望。”(62)笛福也认为,“乡绅的奢侈就是商人的富足……也肯定是贸易增加的基础”(63)。 引发18世纪奢侈消费大讨论的原因之四,是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过去被视为奢侈品的商品现在成为普通日用品,再加上针对新消费群体而开发生产的“新奢侈品”种类繁多,规模大增,都要求重新界定奢侈品的定义和认识奢侈消费的经济意义。随着进口奢侈品数量增大,价格下跌,逐渐成为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的商品。1719年,什鲁斯伯里的一家杂货店就出售许多过去是奢侈品的商品,如五花八门的糖、香料等。正如安格斯·麦克因尼斯所言,奢侈像一块色斑一样渗透到层层的商店。(64)所谓“新奢侈品”是指新发明的、比过去的奢侈品更接近于中产阶级,但仍然昂贵的高质量产品。(65)这些新奢侈品又被称为“现代奢侈品”,主要是满足以中等阶层为主体的消费人群的不断膨胀的消费需求。约书亚·塔克指出,制造商“更多地适应农民和工匠待在温暖环境中的需求,适应农场主、自由持有农、生意人和制造商中等生活的需求,适应批发商、出口商以及所有拥有地产者优雅生活的需求,而不是适应王宫的富丽堂皇或者王公的陈列储藏”(66)。这些新奢侈品“不是与东方专制君主联系在一起的炫耀和无度的奢侈品,而是新奇、时尚和独创的奢侈品”,具有“快乐、舒适和便利、实用、令人惬意”等特点。(67)遵循品位和美学原则,英国制造商通过模仿进口奢侈品和工艺革新,创造出了“现代奢侈品”(68)。从而扩展了奢侈品的种类,从而使参与18世纪奢侈消费大讨论的英国作者对奢侈品的定义有了不断变化,特别是面对法国奢侈品和时尚品、印度纺织品等外国商品的激烈竞争,推动本国新奢侈品和新消费品生产的需求也促使他们不断重新思考奢侈消费的经济意义。赫克歇尔认为,取代道德考虑地位出现的“是一种不惜任何代价促进本国奢侈品生产和阻止外国奢侈品销售的无道德观念的需求,如果不是不道德的需求的话”(69)。 奢侈消费大讨论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在18世纪已经具备,那就是“这一时期印刷文化的繁荣是英国最显著的发展之一”(70)。正是在此基础上,当时人对奢侈消费现象的关注和看法,通过小册子、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及时表达出来,在咖啡馆等公共领域得到进一步传播、争论,并酝酿出新的看法,最终正反双方在奢侈消费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探讨和交锋,汇聚成了这次大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近代早期英国贵族婚姻特点及其成因
- 下一篇:从“舰队式”婚姻看近代早期英国的制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