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冯小莉:两汉岭南治理凸显地域特色(2)


    经济文化呈现地域性特征
    从南越建国到东汉三国时期,岭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不过,汉越分治政策的长期实施,使得经济和文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首先,岭南内部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均。考古资料表明,中原移民的墓葬主要集中在交通要道和重要城市附近,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按时间先后由北向南逐渐推进的特征。南海、苍梧、郁林郡临近中原,南下移民最先落籍于此。从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广东佛山市郊澜石东汉墓等代表性墓葬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这一地区已开发出水田,农业生产已经使用犁耕、底肥、镰刀以及移栽秧苗等先进工具和技术。而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及珠崖等郡,位置偏南,距中原较远,是越人较为集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史载“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晋书·陶璜传》),特别是交趾、九真一带的骆越之民,“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后汉书·循吏列传》),基本停留在狩猎采集的原始状态。
    其次,经济门类亦呈现出民族和地域性特色。越人习惯居住在山林溪谷之间,这里虽不适合耕作生产,但特产丰富,如“乌浒,南蛮之别名。巢居,鼻饮,射翠取毛,割蚌求珠为业”(《南裔异物志》),而且“小溪乃平直,大道永通利”,越人“抱布贸丝,交易而至”,用珍珠、鸟翠等山林特产从汉人聚居的平原和城市地区换取生活必需品。久而久之,汉越之间在经济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门类。
    再次,汉越分治的统治策略与相对封闭的经济圈,使得岭南越人的汉化过程相对缓慢,保留了大量自身特色。岭南地区地形复杂,山谷河流纵横,越人散居山林深处,居住环境较为封闭。而南下的中原移民大多沿交通要道聚居,主要分布在平原城市,客观上与越人聚居地域分隔开来,散居各处的越人与外界交往较少,汉化程度参差不齐,直到东汉时期,部分越人地区的社会生活仍旧沿袭原始习惯,“交趾麊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三国志·吴
    书·薛综传》);断发纹身、迷信鸡卜、善舟习水、善铸铜鼓,喜食异食等现象较为常见,儋耳之民“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累累下垂至肩”(《南裔异物志》),原始烙印十分明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