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历史记忆、历史叙述与口述历史的真实性(3)


    二、历史记忆与历史叙述:从记忆之真到叙述之真
    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将历史记忆呈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历史叙述。历史叙述分文字叙述与语言叙述。语言叙述方式,就是所谓口述。语言是呈现历史记忆的工具并能够整理历史记忆,但同时对历史记忆的呈现具有阻隔作用,构成了历史记忆呈现过程中的一重帷幕(历史真实阻隔的第二重帷幕)。通过这道帷幕的筛选和阻隔,只有部分历史记忆呈现出来变成历史叙述;历史叙述呈现的真实,只是部分的历史记忆真实。叙述之真与记忆之真中间仍然有着较远距离。
    人脑具有某种摄像功能,能将所见的实物摄入并存储于记忆之中。但大脑记忆的最大问题是记忆的遗忘,记忆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得模糊甚至被遗忘,更会随着大脑的死亡而永远消失。故记忆必须借助语言文字等中介工具才能呈现并保存下来,才能从私密的个人空间进入公共认知领域并具有“意义”。历史记忆以语言文字方式呈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历史记忆之真转变为历史叙述之真的过程。历史叙述是历史记忆真实呈现的方式,上接历史记忆,下连口述文本,是连接历史记忆与历史文本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历史记忆的真实决定着历史叙述的真实,而历史叙述的真实,又决定着口述文本的真实。历史叙述能否真实地呈现历史记忆,是决定口述文本真实的关键,自然也是决定口述历史真实性的关键。
    语言、文字是历史记忆呈现的主要方式。通过语言、文字将大脑中储存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来,就是历史叙述。历史叙述是历史记忆呈现、输出、表达的方式。文字叙述出来的历史记忆结晶是历史文献;语言叙述出来的历史记忆结晶则是口述历史文本。从历史叙述与历史记忆的关系看,口述与文献是历史叙述的两种方式。两者都是历史记忆的呈现方式,本质上都以历史记忆为基础,其所揭示的真实性都源于历史记忆,并无本质差异。所不同的只是两者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已。
    借助于语言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就是所谓“口述”。口述,顾名思义就是“口头叙述”;口述历史就是口述者口头叙述的历史记忆及根据这些历史记忆再现的历史。历史叙述要真实地呈现历史记忆,既受口述者个人及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受语言表述本身局限的制约。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重要手段,是人际沟通不可替代的工具。人脑中的历史记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口头叙述。口述语言长期以来因无法保留而不被视为证据(“空口无凭”)。但现代口述历史借助录音机(摄像机)可以将口头叙述完备地记录下来,口述声音以音像方式保留下来作为历史证据。语言不仅是历史记忆的呈现工具,也是历史记忆的整理工具。人的记忆在没有经过语言整理之前,往往处于模糊混乱状态。当记忆需要用语言表达时,潜伏的记忆被唤醒并被条理化,以语言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语言成为唤起和整理历史记忆的有效工具。语言是口述者叙述历史记忆的工具和载体,可以传递感情以及文献所无法准确记载、无法明确表现的的感情波动。语言尽管无法做到书面语言那样用词精确、讲究语法、逻辑严密,但可以呈现口述者叙述历史记忆时的真实信息。口述者会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呈现历史记忆。口述者语言的差异性与口头化,给历史叙述带来了丰富性与亲切感。这些均为语言呈现历史记忆的独特之处。
    但语言在呈现历史记忆过程中,同样会对记忆进行选择、过滤和阻隔,难以完全真实地表达历史记忆。这便使历史记忆在语言叙述时再次打了折扣,叙述之真与记忆之真之间仍然存在着较远的距离。从历史记忆到历史叙述,要经过语言的筛选和阻隔。语言在呈现历史记忆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词不达意、言过其实、文过饰非”等情况,导致历史记忆变形。口述者用语言来呈现历史记忆,实际上用语言临摹历史记忆中的所谓真实图像。无论临摹的手法多么高明,呈现出来的也仅仅是临摹出来的大致轮廓图像而已。语言叙述无论如何流畅,也难以将历史的真相完全清晰地展现出来,一定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口述者因感到对历史记忆的临摹过于简单而增加细致的纹路,便会出现“言过其实、夸夸其谈、文过饰非”的情况。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表明语言因自身的局限而无法准确地呈现历史记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