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一山与“新史学”(4)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7:11:37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 刘永祥/魏蔚 参加讨论
结 语 易代修史是中国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然清朝灭亡近10年后,官、私领域的清史修纂仍是一片沉寂。萧一山继承、发展了梁启超首倡的新史学理论,并将其贯彻到清史撰写中,又在体裁上极尽创新之能事,成功编纂出气象博大、新意迭出、风格独特的《清代通史》,不仅为清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局面,而且为历史编纂的现代转型作出卓越贡献,更为人们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史学的演进路径提供了重要参照,同时又提醒学者应对“新史学在民国时期的演进”这一命题给予高度重视! 注释: ①参见陈其泰《新历史考证学与史观指导》,《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2期。 ②见萧一山《史学之研究》。此文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出处不详,文末标注写作日期为1922年1月10日。 ③见萧一山《史学之研究》。 【参考文献】 [1]萧一山文集编辑委员会.萧一山先生文集[M].台北:经世书社,1979. [2]江地.萧一山传略[J].社会科学战线,1987(2):227. [3]萧一山.非宇馆文存[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4]萧一山.清代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张荫麟.跋梁任公别录[M]//李红岩.素痴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94-195. [6]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7]梁启超.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北京:中华书局,1989. [8]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77. [9]陈其泰.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04.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春秋笔法”
- 下一篇:中国史学的西“体”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