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宇: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之争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6:11:5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程鹏宇 参加讨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特定的生产资料与特定的劳动者相结合,构成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一个时代经济基础的核心,是理解一个时代特征的关键性因素。其中,生产资料作为生产方式的客体,是理解生产方式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特殊性,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它与古史分期、资本主义萌芽、农民战争、汉民族的形成等理论问题,构成当代中国史学史上著名的“五朵金花”问题。 1954年,侯外庐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一文,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国有论的观点,在史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由此开启了对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出现许多不同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派。 国有制主导派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侯外庐、韩国磐、贺昌群等人。侯外庐发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后,又撰写了《关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些普遍原理》,继续论述封建土地国有论。他从所有权发展史的角度出发,认为只有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权才是真正的私有权,封建社会没有土地私有权的法律观念,其土地所有制主要是以皇族地主土地所有为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其他阶层的地主只享有占有权而不是所有权。这种土地所有制自秦汉以来以一条红线贯串着明清以前的封建社会史,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自明中叶以后土地私有制逐渐产生,才逐渐打破这一现象,而这也预示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韩国磐在《试论春秋战国时土地制度的变化》《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点意见》和《从均田制到庄园经济的变化》等文章中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虽然没落,但由于山林川泽之地一直是王或君主所有,这就为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形成提供了极大可能性。到封建社会,皇帝拥有对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代表国家作为最高地主来干涉或支配私人占有的土地,主要表现是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均田制破坏后出现了庄园经济,但这只是土地占有和使用情况的变化,封建土地国有制依然居于支配地位。 贺昌群在《关于封建的土地国有制问题的一些意见》《论两汉的土地占有形态的发展》等文章中认为,中国在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封建土地国有制,成为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物质条件,但这并不排除私人或公共占有权和使用权;均田制崩溃、两税法成立后,地主土地占有制发展,土地私有制萌芽。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在历史小碎片中发现大历史
- 下一篇:告别边缘化的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