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与“账簿”仍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2)
http://www.newdu.com 2025/02/09 07:02:59 光明日报 高寿仙 参加讨论
第三,视角宏大而论述具体,揭示了全球史开端时期的历史巨变。 正如李伯重在书中介绍过的,全球史也称“新世界史”,是一个新兴学科。最近这些年,全球史在中国很受关注,翻译过来不少作品,既有学科介绍性质的,也有通史性质的。在阅读全球史论著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感觉,就是这类著作虽然视角很宏大,给人带来不少启发,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史实脱节,线条比较粗陋,内容比较空洞。李伯重这本新书,我觉得是中国学者将全球史理念落到实处的可贵尝试,是中国学者融入全球史国际学术新潮流的重要标志。 从研究时段上说,有些学者讲全球史,往前追溯得很早。如戴维斯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文明讲起,罗伯茨的《全球史》从人类诞生讲起。李伯重和很多经济史学者一样,将全球史的开端确定在1500年左右。我觉得这种分期法比较合乎历史实际。李伯重选择15至17世纪中期的晚明时代,也就是全球史开端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段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全球化或者说近代化的复杂过程和影响。 从研究对象上说,15至17世纪中期的全球史纷繁复杂,找到最关键的因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不容易。李伯重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力,敏锐的学术眼光,抓住了全球史开端时期两个关键事物,这就是“火枪”与“账簿”,前者代表了军事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后者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有了这两个抓手,李伯重便把经济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融合成一个整体,娓娓道来,层层推进,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全球化开端时期东亚世界的复杂变化过程,加深了我们对全球化的成因、动力、影响等问题的认识。我个人感觉,直到今天,这两大因素仍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当然形态上有所变化,比如导弹取代了火枪,电子账簿取代了手工账簿。因此,阅读李伯重这本新书,不但有助于了解历史,也有助于认识当代。 (作者:高寿仙 系北京行政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音容从此隔秋风
- 下一篇:到青年中间去:杨贤江教育思想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