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想的新经学
http://www.newdu.com 2025/02/02 03:02:41 文汇报 邓秉元 参加讨论
经学死亡了吗?这种观点今天已不必作答,因为“道之不绝在人”。凡有儒学义理处,便有经学。大道所在,便是中国。对于回到经学的声音,似乎也应该作一反思。 一 作为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基石的经学,本是华夏文明的根源所在。但自从20世纪以来,却连如何界定都成了问题,各种观点纷然杂陈。一个广受认同的看法是,经学乃是业已死亡的古代学术或官方意识形态,因此不过是历史学众多研究对象之中很小的部门。在这样的视野之下,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经学史成为经学研究的主流,少数仍然希望保存旧学的学者不过是泥古不化,对于提倡返本开新的新儒学,更是以怪物视之。 从某种意义上说,旧经学的衰落有其合理性。晚明耶稣会士来华,西方知识体系正式进入经学第三期的发展进程之中。但由于政治原因,这一趋势很快便在康熙末年中断,在西方文明迅猛发展的时代,号称盛世的清政权带着耀眼的暮光,开始闭关锁国。那以后大约两百年,作为知识体系的经学,除乾嘉汉学的考史之外,几乎毫无进展,相较于明末清初尚且远远不足。经学的常道,被限制在僵死的历史语言和精神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尽管常州学派把经世致用的精神恢复,也只能是采取一种近乎妖妄的扭曲形式,并在康有为那里达到顶峰。在晚清,希望这种缴绕汗漫的今文经学,官方那种虚伪乖张的假宋学,以及只是长于考史的古文经学,联合起来消化西方近代两三百年的科学与哲学体系,就像螣蛇吞象,未免太难了。当清王朝在列强的铁骑与新军的怒吼声中崩溃,整个民族都陷入一种“保族”、“保种”压力下的精神紧张之时,旧经学也由“保存国粹”到最终被蔑弃,而成为被西方文史哲等学科肢解研究的历史对象,便是无可奈何之事。经学由此被误解为专制主义的代言人,自身也被当成了虚妄不实的知识体系。 有意思的是,新世纪以来,一向被批评否定的儒家经学,在中国大地却突然变得时髦起来。这里既有民族心灵深处久远的温情回忆,也有物极必反的因素使然,中国文化既然经 得起欧风美雨的洗礼倒而不亡,便自有其颠扑不破之处。 什么才是真正的经学?如何开拓既符合经义本旨,又能引领时代精神的新经学?时代在逼迫我们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毛泽东立规矩 不做寿不送礼
- 下一篇:考场上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