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辞海》编修的传统与革新(5)


    为我国辞书事业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1999年版
    距离国庆50周年还有3年半,《辞海》的又一场战役打响了。1996年4月,分科主编会议在沪召开,群贤毕至。巢峰在报告中明确了《辞海》(1999年版)的目标:相比“1989年版”,要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更新,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换代性的重点文化产品,从而为我国辞书事业树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
    如何让世纪之交的“1999版”实现一次大的跨越?辞海编委会研究后决定,在保留配置线描图的普及本及其缩印本外,首次推出彩图本作为主体版本。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清明上河图”这样的重要条目,只有附上彩色配图才能让读者更直观、也更准确地理解释文。为了征集新版必需的素材(总数为16000幅),辞书社成立了图片组,要求3年内完成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用精美的彩图来颠覆过去“白纸黑字线条图”的传统样式。
    担任图片组组长的杨宝林后来在《十上北京觅彩图》一文中回忆,为了等米下锅,只能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请各学科作者提供图片;发出了2450封信函,约请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单位提供反映各地特色风光的彩照;刊登启事,面向全国的摄影工作者征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征集来的图片绝大部分都不符合要求,图片组坐不住了,将目光转向了文化与信息资源最为集中的首都。1996年冬天,组员们顶着严寒天气在北京拜访了穆青,得到了这位新华社老领导的支持,还从民族画报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军事科学院等单位拿到了一批图片资料。三载光阴,十次北上,不负众望,终于完成了《辞海》(1999年版)的配图任务。
    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是新版《辞海》带给读者的直接感受,但“1999年版”的“新”不仅仅在于彩图的出现,而是一次全面的“与时俱进”(巢峰语)。本次编纂新增6000个词条,大部分是过去10年出现的新词;因国际形势变化、科学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发展、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大量政治、经济、法律、地名等条目更新了释文;依照新的规范行文,比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公布的学科名词、国家技术监督局新公布的《量和单位》;涉及数据的国家、地区、人口、产值等条目均采用最新统计资料。
    《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曾彦修在谈“对新版《辞海》的印象”时曾说道:“现在的这部《辞海》(注:1999年版)不仅在提供知识方面作了较大贡献,而且在实事求是地、认真负责地做学问以至做其他工作方面,也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物。……中国古语云,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而《辞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不但与人以知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们一点应有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