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聚全民力量 拓历史新路


    1937年爆发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苦难,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在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毅然担负起历史使命,使中国人民找到了复兴的脊梁和历史的出口,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政治前途。早在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倡导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组织和领导全民争取胜利。其中,正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的燎原之势,中共军队才能从更广泛的外线分割包围日军,直至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中共抗日根据地不是简单的军事根据地,而是在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它使中国共产党在艰苦条件下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的执政试验,积累了打赢战争和行政管理的宝贵经验,也为日后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借鉴。
    首先,中共在政治建设上的探索和创新,使抗日根据地成为具有强烈包容性和广泛代表性的抗日民主政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个议行并列的政权体制,加强了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促进了法制建设,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改变了传统的乡村政治结构;践行“三三制”原则,建立了更广泛的民主政治,提高了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实行“精兵简政”原则,减轻了人民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军队效能;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了党政关系,切实为群众谋利益。这一系列政治建设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为日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次,中共在经济建设上的摸索和改革,使抗战军民有充实的后勤保障,通过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到广泛的群众支持。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原则,转变经济关系,既使农民获得了更多经济利益,鼓励了广大农民的抗战热情,又取得了开明士绅的支持,团结了抗战力量;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粉碎经济封锁,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培养的管理经济的干部都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鼓励贸易自由和商品流通,减免税收,恢复和发展了农业、工业、商业、手工业等各种经济形态,并通过建立银行、发行货币、充实财政、保证粮食等措施,为赢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经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再次,中共力促文化教育的繁荣和进步,改变了抗日根据地落后的文化面貌和风俗习惯,继承和发展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持。抗日根据地兴建了各种文化教育机构,提高了群众的识字率,其中延安建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学校体系,抗大则在12所分校培养出了10余万抗日军政干部;成立各种文艺和学术团体,创作出一系列经典作品;传播新民主主义文化,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国家意识,革除了社会陋习,实现了妇女自由解放;确立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资源。抗战中,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对全国进步青年产生了巨大感召力。这些措施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理论,与医疗卫生建设共同促进了根据地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