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对敌舆论斗争14年(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6:11:54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田雷 参加讨论
“铁岭绝岩、朔风怒号”的传播环境 抗联报刊在被封锁的抗日游击区中缺油少墨、印制困难,虽指战员传阅方便,但对外发行工作异常艰难。1932年7月,绥宁中心县委创办的《绥宁报》曾靠群众以进山采药、进城卖山货为由散播,此外只能依靠秘密交通线、“地下”交通站完成,如1934年4月吉东局创办的《吉东战报》即由公开身份是列车员的“交通员”钟子云传递。1936年日伪报告称:“匪贼间的联络,经常是使用密探来担当此项工作,密探原则上不变动”,这些“交通员”常投宿在朝鲜族群众家里,因为“投宿在旅馆和满人住宅,会经常遭到官宪的严密监视和频繁的检查”。与伪装成商人或农民的“交通员”穿过敌占区完成口头情报工作相比,报刊传布难度可想而知。 在日伪多次“讨伐”中,抗联报刊常被“查获”。1939年日伪报告称:“南满省委又于抗联一路军总政治部内设中国报社,以中国报为机关报,热衷于煽动、激奋士兵及群众之抗日情绪”。在其“查获”的第101至116号《中国报》上可见报道内容的战斗性,第106号中说“日本军实为豆腐军,满军乃供应我军武器弹药之部队”;第107号刊发《三个月内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队伍战绩惊人》、《常胜的红军老将贺龙将军一战击溃日匪两个联队》;第111号报道日本国内反战运动和经济危机、中国关内抗日活动等消息。此外,抗联注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对伪满军警、尤其是“朝鲜族特别工作队”开展舆论攻势,把普通群众尤其是满族、朝鲜族群众作为动员对象,报刊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遗传研究丰富纽约人口史认知
- 下一篇:准确把握中国早期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