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叶挺独立团——革命统一战线的骄子(2)


    二、黄埔军校和“铁甲车队”
    中共广东区委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一个地方党组织,也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周恩来、陈延年、聂荣瑧等曾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处在国共合作时期全国革命运动中心的广东区委,在建立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广东和全国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24年1月,为了加强广东党组织的力量,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共广东区委,由周恩来担任委员长兼宣传部长。随之成立了由周恩来兼军委书记的中共广东军委,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军事领导机构,表明中共广东区委已经把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
    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日,廖仲凯宣布:“我们先前已告诉同志诸君,我们在广州创建了一所军官学校。为要在士兵中进行宣传,必须有科班出身的军官,如今我们将能培养这样的军官。”
    国民党1924年创立的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东黄埔岛上,亦称黄埔军校。
    中共广东区委积极参与了黄埔军校创办的各项工作,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恽代英任政治训育主任,肖楚女、聂荣瑧、熊锐、熊雄先后任教官,一批党的干部到军校任职。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在黄埔军校任职的共产党员和讲学授课领导军校的政治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干部。中共广东区委在各地选拔、推荐了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进步青年报考军校,这些人大多是各地工农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他们经过黄埔军校的专业训练,强化了作战素质和军事指挥能力,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有39名共产党,第三期还有25名朝鲜人和15名以上的越南人,前六期工作学习过的共产党员,约有800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干部,在中国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1924年6月15日,孙中山、廖仲凯、鲍罗廷、汪精卫、胡汉民参加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发表演讲,他阐述了同帝国主义及其中国封建军阀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详尽地介绍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说:“为什么一定要开办这个学校呢?自辛亥革命以来过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名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我们今天开办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一所规模相当大的正规军事学校建立起来了,1924年建校时有一千五百多人,有步兵、炮兵、工兵、通讯兵、军需等专业,还开设了俄语班、击剑班和体操班,以后又设立了政工干部训练班。1926年3月,有三千多名学员进入军官和军士班学习,校内共在五千多名学员在各科学习。
    政治顾问纳乌莫夫仔细分析了本年度军校学员的政治成份,认为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是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是右派,其余的是中间派。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考察了黄埔军校后称赞说:“军校是名副其实的。毕业于该校的军官有政治修养,理论和业务素养也优于其它军校的学员。这所军校堪称其它军校的榜样。”孙中山总顾问巴夫洛夫对黄埔军校的政治状况给予评价:“学员积极关心政治问题,军校的党的生活看来将会活跃起来。黄埔军校已经成为革命政府的一个据点。”
    在1924年7月第一次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巴夫洛夫提出在军队设立政治机关、建立装甲兵、组织广泛的农民运动等六项计划。
    中共广东区委十分重视巴夫洛夫建立装甲兵的建议,征得孙中山的同意,于1924年9月组建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周恩来从黄埔军校中调了徐成章、赵自选和周士第三人,从校外调了廖乾武等二人,以部分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加上一批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工人、农民、学生等革命青年组成“铁甲车队”。车队内所有人员的调配,一切工作和活动都由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和陈延年决定,车队设中共党小组,直接隶属广东区委领导。
    “铁甲车队”官兵的服装和黄埔军校学员一样,冬季着装是大沿帽,黄色或灰色中山装,打绑腿,士兵穿草鞋或布鞋,军官穿皮鞋或长统马靴。车队配备一列由5节装了铁板的车厢组成的铁甲列车、1挺重机关枪、3挺手提机关枪及一些驳壳枪、“三八”快枪。铁甲车的车头和车厢一样也都装了足以抵挡子弹的铁板。车厢的两侧有扁形射击孔,可向外观察、射击。最后一节车厢装了3个旋转炮塔,装备了重机枪。
    黄埔军校、“铁甲车队”与其后的叶挺独立团继踵而立,通同一门,是国民党改组的重要内容,既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所依赖的军事支柱,也是革命统一战线的匡合大功,对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教育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