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明君雄主太子多被废被杀现象探析(4)


    
    四、皇帝和太子的关系
    皇权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其权力唯一性和排他性,太子和皇帝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储君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其命运决定于皇帝手中,待太子成为新皇帝又会面临相同的问题,这种情况代代延续。一个太子的成败与许多因素相关,关键在于能否妥善处理和皇权的关系:既不能平庸无为,惹皇帝不满,又不能越雷池一步,侵犯皇帝的权威。皇帝于家为父,于国为君,太子需兼顾这两种关系。此外,还要面对诸多外在风险,如其他皇室成员的竞争,后妃和大臣们的督导,这不能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处于这种微妙的关系格局中,一位太子能长期保有其位并最终登基实属不易。事实上,许多皇帝所立太子不只一位,这也意味着其第一任太子被废,在明君雄主那里更是普遍存在。“嫡长子继承制”开创虽古,在设立太子时也只是作为一个观念予以考虑,实际上并未能很好地执行,清朝入关后的皇帝除道光帝外(嘉庆皇帝长子早夭,旻宁成为事实上的长子)均不是嫡长子。同时,鉴于皇子争夺储位的内耗对皇室和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清朝从雍正帝开始实行“秘密建储”,皇帝生前不立太子,这也是吸取历朝宫廷惨剧的教训。
    明君雄主有着出色的治国才能,他们对太子的要求也就格外严格,个人强势的行事作风和专断的处事方式容不得他人染指皇权,即便亲子也不可。太子虽可处理朝政,决定权仍在于皇帝,否则便有越权行事之嫌,故行事多小心谨慎。综上可知,太子被废多因和皇帝存在严重矛盾,或因政见偏离太远,或因行事荒唐、道德败坏令皇帝不满。英明之主更加看重这些,他们深谙国事,知人善用,对自身能力信任,希望后世君主能延续自己的策略,因此当太子提出异议时便极为反感。西汉宣帝太子认为父亲“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斥责他“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并感叹“乱我家者,太子也!”而有废立之心,但念及发妻许氏终未能行。
    参考文献:
    1.安作璋、秦永洲.东宫制度考述.[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4).
    2.杜家骥.也谈清代秘密建储制度.[J]求是学刊,1998(4).
    3.胡箫白.“深忌河洛暑热”与太子元恂之死.[D]南京晓庄学苑学报,2010(4).
    4.朱慈尧、张济新.中国东宫制度考析.[D]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3).
    5.刘昫.旧唐书·玄宗诸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司马迁.史记·晋世家.[M]湖南:岳麓书社,2012.
    7.魏收.魏书·废太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魏征.隋书·房陵王勇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姚思廉.梁书·昭明太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