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 >

慈禧怎么看待东南互保 慈禧为何事后没追究


      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对应于满人朝廷上的满党被称为汉党,虽然被称为汉党,但汉党中不仅有汉人也有满人。义和团运动发生之时,汉党擅自联合八国联军公然反抗满人朝廷,这一事件被称为“东南互保”。“东南互保”事后,当时的慈禧太后没有追究相关参与者让很多人非常惊讶。那么,慈禧是怎么看待东南互保的呢?她为何事后没追究呢?
    满党在载漪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抢班夺权,而汉党此时此刻却干着急没办法。所谓汉党,不只是指汉人,而是以刘坤一,张之洞为首的地方实权派为首,与他们在国家政策以及个人利益上有瓜葛的集团,在中央里有荣禄和奕劻,这二位可是根正苗红的满人,但是由于利益所在,他们也属于汉党集团。地方上有山东巡抚袁世凯,两广总督李鸿章以及红顶商人盛宣怀等等。他们坚决反对政府支持义和团,也不断的建议慈禧太后不要姑息纵容义和团组织,靠他们根本不能够抵抗洋枪洋炮。在义和团在直隶扩展最迅速的时期,张之洞与刘坤一两次上书慈禧剿匪,但慈禧并没有给出其明确的回复。张之洞此时已经发觉,清廷与洋人不能避免一战。但战端一开,大清必败无疑。于是,张之洞等人便开始了自己的策划。
    张之洞的幕僚汪康年向张之洞提出,派兵北上剿匪,杀端郡王集团。与洋人谈和,召开国会还政于光绪。汪的想法和丰满,而且也可行。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张之洞,刘坤一的强烈反对。汪康年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这条建议自然无可非议,但张之洞等人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你北上杀端郡王,可杀完端郡王之后呢?杀慈禧吗?这与张之洞等人的利益不符,再者张之洞等人的权利是慈禧授予了,如果反对慈禧,那么他们也就失去了合法性。所以,适当的斗争可以,但是只能在圈子里,要围绕着慈禧太后为中心进行斗争,一旦计划中有设计慈禧的合法性的,那么这个计划就不可能实施。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所以,不管汪康年怎么说,张之洞就是置之不理。
    在这个时候,有人坐不住了,那就是红顶商人盛宣怀。此时的盛宣怀在清廷任太常寺少卿,按理说怎么也轮不到他坐不住啊。但他还是商人,作为曾经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心腹,盛宣怀掌管着北洋产业,电报,铁路,矿产等。义和团干什么的呢?“挑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等于是把盛宣怀的来钱的路给堵死了。所以,他希望朝廷别太纵容义和团,赶紧和洋人和谈,谈成之后好剿匪啊!于是,他给刘坤一等人发电报,希望刘坤一等人能够给慈禧太后上折子,让李鸿章重掌北洋。这样,好达到让他和洋人议和的目的。但刘坤一有自己的想法,端郡王在北京城里一手遮天,现在写折子让李鸿章回京,再得罪了端郡王,那日子就不好过了。盛宣怀见刘坤一不管,就给荣禄上书,表示现在的时局非李鸿章不能维持。荣禄转奏慈禧,慈禧感觉有道理,便开始下诏令李鸿章进京。但我们之前说过,李鸿章害怕,他迟迟不动身北上。这使得盛宣怀不得不再寻他法。但突然的一则消息,对盛宣怀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那就是慈禧太后在端郡王等人的鼓动下,决定对洋人宣战。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给战争划定区域吧。盛宣怀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便是让战火只在直隶、山东等北方地区,而南方则罢兵休战。盛宣怀的主意是由刘坤一,张之洞与洋人签订一份协约,如果未来北方清朝与洋人开战,那么洋人军队不必进入刘张二人所管辖的地方,而刘张二人则保证洋人以及他们产业的安全,这就是“东南互保”的雏形。
    这个建议提出来之后,英国人觉得可行。表示为了和平,可以这么做。其实,这哪是和平,而是英国人有自己的打算。,湖广,两江本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如果战端一开,八国联军打过江南,那么势必会引起势力的重新分配,这将使英国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他们表示赞同。美国和日本,本来在江南就有势力,维持这个局面就可以,没必要重新划分势力,所以美日基本上支持英国,法国的势力在西南,他们也不希望在东南地区爆发战争,所以也支持英国人。但俄国人却反对。俄国人很早就想染指东南了,如今天大的机会摆在这,你们签几个条约就不打了?那不行,但俄国人有没有理由,所以他们暗中让德国人来反对英国人。德国人的确想反对英国人,但是德国人也有自己的算盘。就是希望让瓦德西出任八国联军的统帅,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得到英国人的支持。所以,英德暗通曲款,德国人也就不反对互保了。俄国人的算盘打空了。但这个互保之所能成型,对于洋人来说根本在于一旦和中国南方互保,那就可以一心一意与北方的义和团清军交战了,在这一点上,洋人的算盘还是更精到一些。
    张之洞,刘坤一很快和洋人签订了条约,于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来了。在上海的浙江商人很多,鉴于上海发展的很好。所以,在商人使得强烈要求下,浙江巡抚也加入了互保阵营。这样,福建在浙江之后也不好不表态。但福建总督应骙却不是汉党,担心和张之洞他们走得太近会倒霉。所以,他仿照互保的章程,与洋人另签了一份协定。福建之后就轮到了两广了,但是两广是李鸿章的地盘,他和洋人的关系还用说吗?有必要签条约吗?所以,李鸿章没和洋人签条约,但是两广的洋人却得到了李鸿章的保护。很快,互保便遍及东南,史称“东南互保”。但既然互保,双方都有保护的责任吧。
    东南方面的封疆大吏们的确履行了条约中的义务,即便有农民闹事也很快解决,坚决不让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但是洋人对于互保就不那么积极了,甚至有时候会寻衅滋事。英国人派了几千印度兵进入上海,既然英国带头了,各国也纷纷在各自的派兵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进行搜刮。所以,东南互保虽然在大的程度上避免了战火,但由于洋人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遵守条约,也使得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
    再来说说老佛爷吧。当老佛爷知道了东南互保的条约之后,先是苦笑,再者便表态他们做的对。这个表态是很值得玩味的,一则张之洞他们做的的确没错,因为慈禧也不想和洋人开战,他们这么做反倒让老佛爷省心了。二则也显示出了慈禧老太后的无奈,满清入关以来,汉人终于敢撇开满人来自己做事了。中央集权也算是集到头了,木已成舟,慈禧太后只能说他们做得对。更何况,在日后的谈判中,还要靠着他们这一班人。无奈,写在了老太后的脸上。
    东南互保是晚晴王朝的一件大事,一件不好下结论的大事。他的出现,为日后清王朝的分崩离析甚至为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都埋下了伏笔,同时一味的对洋人妥协也成为惯例。但如果没有东南互保,庚子国难的损失会变得更大。所以,对于东南互保也就只能辩证的看待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