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第五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在云南大学举行(2)


    会议研讨分为大会发言和专题讨论两个阶段。
    在大会发言阶段,七位学者先后发言,大会发言阶段由袁正清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邢广程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崛起与“三边”问题》。复旦大学姚大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华夏边缘”是怎样被蛮夷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编审的发言题目是《阐述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视角、理论与方法》。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耿铁华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好太王碑发现140周年的捶拓与研究》。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兼缅甸研究院院长李晨阳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的认知偏差与政策误区》。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历史与档案学院院长黄纯艳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绝对理念与弹性标准:宋朝政治场域中对“华夷”和“中国”观念的运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孙宏年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北京民国政府时期边疆治理相关问题初探》。与会学者分享了近年研思,并与现场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互动。
    邢广程在发言中,针对中国崛起中的“三边”(边疆、边界、周边国际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认为:“中国要善于处理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着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应富有智慧地处理好周边国际环境,着力建立利益共同体”;“中国应集中力量治理好边疆,着力营造一个中国国家利益‘外溢’的区域,全国一盘棋,将边疆建设成为安全、稳定和繁荣的地区”。
    姚大力在发言中认为,把本人群之外的文化不同或族裔不同的“他者”看作是比自己落后、野蛮的种类,这种观念在人类各群落中之存在,是相当普遍的。它反映出人类在认识自己和他人关系时非常容易产生的一种近乎天然的主体意识局限性。当然,对于这种局限性在各不同文化中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仍需要在不同的历史、地理及文化环境中去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描述。
    李大龙在《阐述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视角、理论与方法》的发言中,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溯源、产生、发展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摆脱‘民族国家’理论的束缚,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现代主权国家转变的视阈,重新构建适合阐述中华大地政权更迭和人群凝聚交融轨迹的话语体系不仅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是学界应该担负起的重要使命。”
    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耿铁华教授回顾了好太王碑发现以来的捶拓与研究的历史。好太王碑重新被发现是在1877年(光绪三年),至今整好140周年,耿铁华梳理了此碑发现、捶拓以及百年来的研究历程,很有意义。
    李晨阳梳理了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和现状,讨论了中国对东南亚的认知和政策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应深化两点政治共识,一是推进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二是深化合作的关键是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
    黄纯艳在《绝对理念与弹性标准:宋朝政治场域中对“华夷”和“中国”观念的运用》的发言中认为,宋朝面临着对辽、金的倒悬之势和“汉唐旧疆”内的西夏、交趾等政权行皇帝制度的华夷秩序困境,采取了对外的弹性做法和对内的绝对说法虚实相应的应对办法。对于文化“中国”和地理“中国”的错位,以及辽金对宋朝地理“中国”的挑战,宋朝的应对之策是设定“旧疆”,申明“恢复”。宋朝所面临的华夷观念和“中国”的困境是中国古代历朝的普遍问题,其解决办法则有时代的特殊性。
    孙宏年对学界关注相对薄弱的北京民国政府时期的边疆治理思想、政策、措施和治边机构、主体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还进一步指出了北京民国政府时期边疆治理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的地方。
    分组专题讨论阶段,与会学者分别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合作、“一带一路”与中国边疆、“一带一路”与东盟、高句丽历史与文化、“西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史料、视野与中国边疆学建构”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深入的交流,对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发表了诸多学术见解,对“一带一路”与区域合作或周边合作、边疆治理、边疆安全、边疆稳定、边疆发展等方面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提出了诸多对策性的建议,鲜明地体现了边疆研究者们具有的“经世致用”精神和家国情怀。对于主办方之一的云南大学而言,此次本论坛的顺利召开将为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与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介绍,自2013年至今,“中国边疆学”论坛已分别在北京(2013年11月14-15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2014年8月2-3日)、陕西西安(2015年11月14-15日)、四川成都(2016年10月21-22日)等地成功举办过四届。历届论坛主要关注了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问题,中国边疆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一带一路”与周边关系问题,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问题,这些都是新时期国家关切、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每年一届中国边疆学论坛的召开,持续推动中国边疆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深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