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釜山合符”的考古学和原始宗教意义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3:11:22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长富 参加讨论
在对黄帝文化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依据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认为黄帝部族是半农半游牧部族。其实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强调黄帝之所以号称黄帝是因为其有“土德之瑞”。何为黄帝的“土德之瑞”?司马迁也说的很清楚,这就是“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由此推断,黄帝部族是一个从事较为先进的原始农业和饲养业的部族。为此,本文拟对“合符釜山”的考古学和原始宗教学意义作一析探,这不仅有助于认识黄帝的“土德之瑞”的具体内涵,而且对于确认“合符釜山”的地望有着重要意义。请予以批评指导。 一、釜遂地区是古黄河流域最早的原始农业的发源地 今徐水遂城战国以前称“武遂”,《史记·赵世家》有“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佚文《黄帝伐赤帝》亦称“武隧”;《孙膑兵法》佚文《见威王》有“昔者,神戎伐斧遂,黄帝战蜀禄”。实际上“斧遂”即“釜遂”,其地望就是今徐水釜山、遂城一带(见拙作《从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段佚文看所谓“涿鹿之战”的地望》)。这说明在汉代以前徐水一带统称“武隧”或“釜遂”。《汉字源流字典》云:“‘遂’,会意字,金文从足,右上像用手播撒种子形,会边走边撒种之意”。《说文·足部》云:“遂,亡也。从足,声。”此为引申义,本义为边走边播撒种子。徐水在远古时代称“遂”,形象地反映了初始农业在这里起源的情况,徐水南庄头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也证明釜遂地区是古黄河流域最早的原始农业发源地。农业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漫长的采集渔猎生活中,经过长期观察积累了对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的认识,逐渐学会了栽培和驯化的方法。世界上两位研究栽培作物起源的先驱者德康多尔和瓦维洛夫都认为粟属和黍属农作物原产于中国,这一观点是有依据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许多农作物是我国先民最早从野生植物驯化选育而成的。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粮食作物,在黄河流域主要是粟,长江流域主要是稻。粟,又称谷子,脱壳后叫小米。它是由一种野生的狗尾草培育而成的。 根据民族学提供的资料,我国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在解放前还从事着刀耕火种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这是史前原始农业的孓遗。所谓“烈山氏”的“烈山”就是“烈山泽而焚之。”华北地区古环境研究表明,在“七、八千年前的太行山脉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都为森林灌丛所被覆,而且有较大的竹林。”先民们把“火猎”(用火焚烧山林杂草,用于驱逐野兽,缩小包围圈便于猎杀的一种方法)运用到原始农业上来,在过火烧掉山林杂草之后,用石斧清除掉林木的根茬,再用尖木棒挖穴点种。古人把“开发山林叫做‘辳’,开发土田叫做‘農’”(周谷城《史学论文选集》第437页)。“遂”字就是初始农业“挖穴点种”真实写照。距遂城仅二十公里的南庄头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出土的木棒、石磨盘、石磨棒以及植物的种子和茎、杆、枝叶就充分印证了这里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尖木棒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是采集用的工具,原始种植业出现以后,尖木棒又做为挖穴点种的农具。鄂温克和鄂伦春族人,在1949年前还以采集渔猎为生,他们把一根长一米许的木棒,一端砍为尖形,并经烤制,使之结实、锐利,用来挖掘植物的根和块茎,称之为“乌勒文”,汉语为“掘土棒”的意思。独龙族过去流行刀耕火种时,其农具亦无犁锄,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点种苞谷。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独龙族的尖木棒,长120厘米,直径5厘米。南庄头遗址出土的木棒,证实了斧遂地区先民用木棒“挖穴点种”,“边走边撒种子”的劳动过程。 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是南庄头人谷物的加工工具,是这一地区1万年前农业起源的标志。当然,在距今1.8万年前的山西沁水下川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中也出现了石磨盘。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当时人们采集加工野生谷物所用,但也显露出了谷物种植的先兆。”而象南庄头遗址这类工具定型化,则是农业发生以后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