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全面发展的强力引擎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2:11:03 兵团日报 兰玲玲 参加讨论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句话在2014年国内各类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尤其高。 这8个字所带来的变化,兵团及各师都能明显感受到,经济增速多与自治区、国内保持同步趋缓,而十三师却在近年猛力上行、高位发展。 数据显示,近3年,十三师生产总值年均增速37.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00.5%;2014年,该师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5.3%;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1.5%,远高于兵团平均水平。 尤为惹眼的是,十三师三次产业结构比已调整至14.2∶61.3∶24.5,这在兵团乃至全疆也不多见,有专家称,十三师将迎来后工业时代。 路有千条,峰有百转。每一个崛起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非常之道”。十三师弯道赶超、高位发展,被业内专家称为“十三师现象”。现象的背后,是思想行动的高度统一、科学发展的准确定位、前行内力的集聚生发。 一 发展,与稳定同为第一要务。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加速发展,何其不易。 与其他师相比,十三师人口少,耕地少,规模小,优势并不明显。而近年,十三师不仅发出了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的最强音,而且在改革、创新、法治、产业、投资、城镇、生态、民生、文化等领域亮点颇多,堪称全面发展。 “怎样做到逆势上行?” “强劲动力来自何方?” 对此,有些师很困惑:十三师的强力发展引擎到底在哪里? “思路清晰是首要。”十三师党委书记、政委黄志刚说:“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做到听招呼、不折腾、盯着干。” “听招呼”,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政令、兵团党委的部署。听得快则步伐快,听得懂则方向明。这就需要一个会听会干、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新形势下,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越是困难,思想越要通。2012年以来,十三师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每月不少于一次,累计达50余次。 “不能忙了就不学了,也不能读读报纸、请请专家就了事,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学,并进行辅导和引导。”黄志刚说。 落实上级精神、明晰规划布局、解析发展之道、激励前进意志,十三师党委主要领导带头上台授课已成常态,《领导干部要在状态》《让我们共同创造出彩的人生》等文章均出自该师主要领导之手,各级干部普遍反映听了“耳清目明”。 成事,必先求其同。实现“大同”,就不会来回“折腾”。在增强执行力上,十三师在兵团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建立常委会议事规则、师主要领导办公会制度、“三重一大”监督检查办法;率先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不管人财物;率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班子更加团结奋进,办事干事氛围更加干净、浓厚。 “不折腾”,不仅体现在执行力的提高上,还体现在科学决策上。 看准的事儿,盯着干。近年,十三师没有出现“一个领导一个思想、一茬班子一种思路,决策措施来回变,职工群众受折腾”的现象。集中精力定方向、谋思路、抓落实,在打造经济强师、深化改革、法治建设等每一个发展的关键点,该师党委都能够及时确定科学发展思路,做好顶层设计,为十三师高位发展加足了油、把准了舵。 二 把握大势,找准定位,十三师党委提出“五大战略”目标,引领十三师持续高速发展。 “打造兵团经济强师”成为战略目标之首。这一目标,对于规模较小的十三师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近年,发展内力的不断加码,使十三师这辆高速运行的列车,仍带着强大的前行惯性,蕴含着深厚的发展潜力。 “十三师仅有人口8万人,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3万元。”黄志刚说,“打造经济强师,今年,十三师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经济总量排名可进入兵团前列,职工群众受益更多。” 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是打造兵团能源新能源基地战略。利用哈密区域地缘、能源优势,十三师招商引资提出“慎入股、不担保、地出租、优服务”,通过“借船出海”,凸显“孵化效应”,能源新能源战略初步显现。 十三师强势产业地位更加突出,累计建成风电装机容量49.5兆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50兆瓦,位居兵团首位。 以风光电、煤电冶、煤化工、采选业、建材业、加工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农业是基础产业。十三师将打造兵团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第三战略。 红山农场5万亩小麦田成为兵团信息化节水灌溉示范区,淖毛湖农场精品哈密瓜每个可卖到100余元,“银天”皮棉、“天山娇”果品、“雪缘情”有机牛羊肉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作为连接内陆的新疆第一桥头堡,十三师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兵团排头兵”战略,与哈密联手打造东疆物流配送中心。 近年,十三师红星国际城、商贸城、中亚机电市场等多个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哈密宝达物流园、鹏征物流园等项目纷纷落地,煤炭仓储物流业覆盖西北4个省区……至2020年,十三师货运总量将突破5000万吨,货运纯收入突破10亿元。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使命、本色。 十三师提出打造“兵团一流民兵队伍” 战略,组建兵团第一支常态化民兵备勤连,兵源来自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进行为期一年的训练、学习、巡逻、备勤。 期满后,60%的民兵实现就业,剩余民兵骨干继续巩固队伍,进行传帮带。此举既解决了民兵常态化的来源、建设问题,又成为职工岗前培训、增强兵的意识与能力的“熔炉”,是新形势下兵团民兵队伍建设的创新之举。 维稳铁拳刚劲有力,去年,十三师维稳经费投入8000万元,5.5万人次参与哈密市、乌鲁木齐市日常执勤。哈密地区去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地区”。 三 2014年,十三师与全国各地一样,进入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是十三师科学发展的大逻辑。”十三师师长齐新平认为,“敢不敢创先争优,能不能善作善成,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新常态下的规律性变化。” 如今,十三师犹如九鼎立地,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为鼎之基,“五大战略” 为鼎之柱,定力、气势都在最佳状态。 打造动力十三师升级版,不能仅靠经济一马当先,必须依靠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全面发展?就是既要统筹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生态,又要统筹改善民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促进兵地融合、加强党的建设等等。缺一翼,无法高飞,谋全局,方可随势博弈。 万事悠悠,民生为大。十三师每年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达到15亿元至20亿元,涉及住房、道路、就医、教育、养老、供暖等十几个民生领域,2014年,完成民生工程50项,城镇化率达到67%。 “没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致富,就没有十三师的全面小康。”2014年,十三师发放贴息贷款2.4亿元,其中80%发放到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进行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三产服务、季节性务工多元增收的职工积极性高涨。去年,十三师农牧职工家庭人均年纯收入1.78万元,高于兵团平均水平。 兵地融合,说易行难。在十三师,师领导与哈密地区主要领导几天不见,就会问候“出差了么”“忙些什么”,简单的话语,流露出彼此内心的惦念。近年,十三师与哈密地区逐步革除融合发展的体制弊端,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兵地综合治理联调机制,各团场与二堡、五堡、陶家宫、大泉湾等乡镇结对共建,实现了融合发展新突破。 说起文化,十三师人颇为自豪。近年,十三师文化强师与经济强师建设齐头并进,每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都在1000万元以上。“梨园春”“华豫之门” “武林风”“汉字英雄”等知名栏目频繁上演,中原文化、兵团文化等多元融合的中华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为促进长治久安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今的十三师,经济社会发展“比翼齐飞”,职工群众全面受益,这些,离不开强基固本的基层党建。“党建出活力、出战斗力、出凝聚力。” 实施“堡垒工程”“头雁工程”“先锋工程”,实现有人干事、有经费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典型促事、有载体成事,十三师各级领导干部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个个朝气蓬勃。面对机遇,他们讲得最多的不是困难,不是钱,而是“给我政策,给我指标,给我规模”“让我们干,让我来做”。 “没有什么比想干事、会干事、干实事更能成事,没有什么比同心协作、勇往直前更能精进。”齐新平说,“这也是十三师动力、活力、潜力充盈的源泉所在。” 把握规律善作善成 兰玲玲 任何事情都要讲规律,符合规律的事,就有生命力。令人瞩目的“十三师现象”,其实就是遵循经济规律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包容性发展的成果。 如今,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关键是要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握规律,提高本领,勇于攻坚。 十三师积极把握新常态下各种规律性变化,以弱谋强,以短谋长,以近谋远,以战略思维谋发展大势,领导方式、体制机制、运行质量均得到优化提升,实现了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 规模小,潜力大;人口少,动力足;耕地少,经济增长支点多……种种现象,透出的是十三师勇于想办法、促发展,敢担当、善于担当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彰显出的是十三师千方百计提升发展速度与质量、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着力改善民生的信心、能力和水平。 舟循川则游速,车顺路则驰迅。任何时候,只要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发展规律,明晰思路目标,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就能抓住机遇,善作善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新疆今年将新增3000户中小微企业 带动1.5万人就业
- 下一篇:兴边富民面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