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评论员: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三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22 中国民族报 newdu 参加讨论
从昔日刻木结绳记事到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大学生,705个民族自治地方县级行政区划全部实现“两基”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但是,历史、自然以及社会等因素决定了中国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悬殊,民族教育依然面临着总体投入不足、教育水平不高的问题,既无法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更难以保障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有学上”“能上学”到“上好学”,当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利益诉求已从机会公平转向质量公平时,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民族政策就需要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应具体落实到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办学水平、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办学水平,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注重全面。民族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提升办学水平要整体推进。学前教育应加快普及,义务教育应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要加快,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要优化,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在此过程中,应认真分析,研判各层次、各类别民族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精准发力,从根本上确保少数民族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办学水平,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还要突出重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学术造诣深、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要落实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完善高校民族班、民族预科班招生办法;要进一步面向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大力调整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高校的专业设置,拓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空间;要将经费、资源更多地向重点地区、薄弱环节倾斜,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内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要科学有序地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既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又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号召,也是承诺。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既是民生之本,又是发展之要。只有不断改革和发展民族教育,切实提升民族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不断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民族地区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河南虞城:木兰文化如何更“走心”
- 下一篇:从拯救传承到“活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