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巾帼之花竞开放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49 人民日报 潘跃 参加讨论
走进新疆第一代妇女工作者之一的玛依努尔·哈斯木家里,迎面墙正中挂着她与毛主席握手的照片。86岁的玛依努尔·哈斯木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毛主席接见维吾尔族代表时的情景。讲起几十年的妇女工作经验,她感慨地说,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妇联组织肩负重要责任,要积极维护各族妇女的合法权益,引领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60年风雨,60年兼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7年来,自治区妇联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共同促稳定”的工作方针,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妇女,积极投身于自治区的各项事业中,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从80岁到“80后”,奋斗精神一脉相承,报效祖国服务边疆 巾帼不让须眉。在经济建设事业中,自治区妇女始终是推动改革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她是进新疆的第一代女兵,军垦第一代女拖拉机手,用青春和汗水,耕耘着亘古戈壁,成为第三套人民币上女拖拉机手的同时代人物。82岁的金茂芳老人与记者细细讲述起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1958年至1964年,金茂芳担任“莫特斯”机车组组长的7年间,工作时间共计33395小时,完成25.83万个标准亩,节约油料52145公斤,机车越过6个大修期,节约费用开支8万多元,7年完成了20年的工作任务。金茂芳多次被评为全国、新疆和兵团的“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 和金茂芳生活的年代相比,如今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记者问起老人对年轻人有什么寄语时,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希望更多年轻人把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传承下去,进而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服务边疆。” 从一名中专生成长为氯碱化工专业的博士后,从化工企业的一名普通化验员历练成全国500强企业的女掌门人,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吴彬负责管理一家1.7万名职工的企业,总资产由组建时的1.58亿元增加至410亿元。“履行兵团维稳戍边神圣职责、共筑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应尽的责任。”“70后”的吴彬如是说。 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她从全国最大的电力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辞职,从12张床位起步,经过8年的磨练,建立以“关爱”为宗旨的大型养老机构,她就是八师石河子市银龄养老院院长孔令媛。目前,在孔令媛的努力下,银龄养老院已开办了6家分院,配备650张床位。今年还将有两家分院成立,460张床位即将开始收住老人。 当记者问起孔令媛为什么要这么做时,这位“80后”的年轻人微笑着说:“一路的坚持不为别的,只为能让咱们兵团的老人有个幸福的、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从“爱心妈妈”到“最美家庭”,爱心彰显巾帼之美 爱心足迹跨越天山南北,文明新风温暖千家万户。尊老爱幼,“最美家庭”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和家庭追求现代文明生活。 72岁的热依汗·哈斯木是“爱心妈妈”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10多年来,她和30位“爱心妈妈”的足迹遍布乌鲁木齐、昌吉、塔城、克拉玛依、伽师、木垒等地。截至目前,已募集善款874493元,通过济困助学、安老助残、医疗救助等活动,使1040名学生重返校园,500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帮助。 热依汗·哈斯木十几年前遇到一个偷东西的小男孩,被人训斥后失声痛哭。在了解到小男孩在母亲去世后,因缺少家庭关爱,沾上了一些陋习后,热依汗·哈斯木当场就对他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妈妈。”并把他带回家,从此改变了小男孩的命运。 据了解,全疆各个地州市活跃着250个“爱心妈妈”团队,注册会员达33926人。这些团队由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藏、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多民族组成,通过自愿捐款、倡导风俗新办、募集善款以及争取企业和社会爱心物资赞助等形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各级爱心妈妈社团捐赠善款达9000余万元,救助的困境儿童及群众约38万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充分发挥各族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全国妇联于2014年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活动中,新疆大地涌现出一个个感人的家庭故事。推选出来的“最美家庭”为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和家庭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树立了榜样。 艾比布汗·库尔班一家就是这样一个“最美家庭”。在吐鲁番市艾丁湖乡,从7岁儿童到70岁的老者,没有人不知道艾比布汗·库尔班医生。1984年,艾比布汗·库尔班在村里开了一家诊所。30年来,她共接诊病人几万人,从没有收取一分钱出诊费,对没钱的病人还免费治病。村民迈尔江古丽是贫困户,腰椎间盘突出一直困扰着她。艾比布汗·库尔班常年免费给她治病,她的病情渐渐有所好转,还可以下地干活了。她经常邀请左邻右舍到家里来做客,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传播民族文化。 从农家乐到民族刺绣,巾帼之业结出丰硕果实 在妇联的真情帮扶下,各族妇女手牵手,共奔小康路,在新疆大地上结出了一颗颗丰硕的果实。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155号农家乐的女主人海菊,是一名回族女性。她的农家乐是水西沟镇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农家休闲场所。2001年经营之初,她没有任何经验,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辛苦的付出,年收入也仅有2万元。为了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她先后参加了凉菜、热菜、汤、面食等制作学习班,并接受了服务意识、服务技能、营销方式等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她扩大了农家乐的规模,对客房、餐厅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年收入也由最初的2万元攀升到30万元。在不断扩大经营的同时,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0人就业。 “自己获得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要带动村里的姐妹们共同致富。”海菊主动组织村里的24名妇女自费赴四川、海南等地考察学习当地农家乐经营的先进经验。 吐鲁番市古丽柏孜克民族服装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古丽尼沙汗·艾力讲起自己的创业史,颇为自豪。她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当时仅有4名员工。同年,吐鲁番市妇联给予2万元免息小额贷款帮助,第二年妇联又给予10万元免息贷款,使得公司很快得以发展。目前,公司能够给20多位农村妇女提供工作岗位。几年来,古丽柏孜克公司共组织了近20期培训班,培训人员达2000多名。 自幼出身于刺绣世家、7岁就开始学习刺绣的钱美荣,是新疆众多绣娘中的一员,她是新疆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大师、新疆七坊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艺术家。钱美荣告诉记者,近年来,她先后在乌鲁木齐市、阜康市、木垒县、喀什市、石河子等地培训刺绣及编制技工上千人,目前,已有30多位社员自己开办了刺绣合作社。 米东区长山子镇的回族绣女马清洁就是其中一员,现在她也有了自己的合作社。马清洁说:“目前,我们的合作社有30多名社员,都是农村妇女。农忙时,她们忙着干农活;农闲时,就会来合作社刺绣,每人每月增加收入1000—2000元不等。” 近几年来,新疆各级妇联组织先后协调投入上亿元项目资金在新疆扶持了308个编织刺绣协会,建立了336个妇女手工编织刺绣制品示范基地。目前,全疆手工编织刺绣从业人员已达20万人,每年创造生产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万丈豪情壮士气 千里戈壁无字碑
- 下一篇:大美新疆传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