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甘肃:抓“两个共同”建设,走转型跨越之路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时代主题,也是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心声。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为“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是甘肃省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两个共同”是国家对甘肃民族工作的定位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是中原联系西藏、新疆、青海、四川、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甘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宗教关系,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部地区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使得甘肃的民族工作在全国独具特色。“两个共同”示范区,便是国家对甘肃省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作出的准确定位。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出了把甘肃建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定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视察工作,明确提出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其后,汪洋副总理也到甘肃实地考察扶贫开发和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关乎2020年甘肃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工作大局,也关乎国家民族团结的工作大局。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着眼于与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保障国家生态战略安全,促进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巩固的目标,做出了建设“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决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市、区)的意见》,在全省民族工作基础较好的17个县(市、区)率先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并推广至全省,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两个共同”示范区。
    “两个共同”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自2011年,甘肃省在七里河、临夏、天祝等县(市、区)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各示范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各示范点通过实施道路畅通、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有效缓解了农牧村的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大大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了城乡公共服务功能。二是加大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甘肃省通过实施“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陇原少数民族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和“四项百人计划”等,大力开展人才培训,推进人才扶持,多方引进急需人才,努力提升干部素质,为“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三是产业经济前景开阔。甘肃省各地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民族特色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业、少数民族医药产业、农畜产品和清真食品加工产业、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产业、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四是扶贫开发成效好。甘肃省5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民族县(市)就占有14个。在国家、甘肃省的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全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已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五是教育工作推进力度大。通过“两个共同”示范建设项目工程的实施,甘肃的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两基”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六是各种体制机制日益健全。从组织领导看,大部分“两个共同”示范点都已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和领导体制,工作协调力度比较大,推进效果较明显。从参与力量看,建立了“1414”对口支援机制,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力量,同时充分发挥了民族宗教界人士的作用。
    走出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的新路
    从整体上看,甘肃“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大、示范效果好、影响作用强,但同时面临着部分地区公共服务依然滞后、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开发力度不足、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方项目谋划落实整体推进力度不够等问题。
    因此,甘肃“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要及时总结经验,探索研究,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西部贫困地区转型跨越、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共同发展、维护国家民族团结的新路子。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先后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对甘肃、云南、贵州等民族工作比较突出的非民族自治区省份,作出了关于民族工作的不同定位。如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把贵州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在这些定位中,唯有对甘肃直接以民族工作的主题,即“两个共同”来定位命名。因此,甘肃省应将“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与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相结合,形成“五区”联动的工作格局。
    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推进扶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从实现党的宗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强调了要紧密结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甘肃“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的目的和动力。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甘肃各族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甘肃的“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围绕全省扶贫攻坚行动,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要以创新区域发展为着力点,快速构建生态、产业和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动甘肃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地域辽阔,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特别是不同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的区域差异较大。从民族区域发展来看,甘肃省的“两个共同”示范区大致可以划分为4类不同区域: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这两个民族自治州,肃南、积石山、东乡等以甘肃特有民族为主体形成的民族自治县,天祝、张家川、阿克塞、肃北等其他民族自治县,七里河、崆峒区、成县等少数民族散居县(区)。这些区域之间,都可围绕生态、产业和文化等方面,加速构建生态、产业和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发展模式, 推动民族地区转型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