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宁:好日子、“慢”节奏里的民族和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7:11:07 新华社 张晓龙 何军 参加讨论
说起慢生活,许多人会联想到天府之国成都。但在享有“塞外江南”美誉的新疆伊犁河谷,伊宁市的生活节奏同样如此。 进入6月,天山南北的气温骤然升高,就连一向凉爽的伊宁市也未能幸免。清晨,一场阵雨给整个城市降了温,但在城东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络绎不绝的游人让那里热度不减。 景区门口,一辆辆“马的”整齐地靠在路边待客,车夫吐尔森并不急着招揽生意,反倒想趁着“空车”赶紧打个盹,“乘客多,就按次序一辆辆走。” 跳上马车,导游贾布开提为大家讲起当地历史,“很久以前,喀赞其是南北疆手艺人齐聚之地。‘喀赞’指锅,‘其’是工匠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以做锅为业的人。包括喀赞其在内,这里还有皮革、花帽、钉马掌匠人等一共9个‘其’。” 穿过条条小巷,马车停在维吾尔族大姐阿兹亚家门前。她的家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民俗家访点,“请随意。”阿兹亚和丈夫招呼着客人各处参观,聪明的她还在大院里搭起简易的柜台,出售艾德莱斯绸、羊绒围巾等民族特色产品。 “把客人招待好,把院子收拾好,这就是我的工作。”阿兹亚开心地说,以家访点为业的她年收入可达6万元。像阿兹亚一样,旅游带动的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喀赞其居民的主业。 雨歇了,气温逐渐升高。捧着乌兹别克冰淇淋,到城北的六星街听一场免费的手风琴音乐会,是避暑消夏的上佳选择。 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六星街由德国人操刀设计,从空中俯瞰是标准的六边形。漫步其间,东正教堂、俄罗斯面包坊引人注目,亚历山大手风琴修理行里欢快的琴声让人驻足。 “看清楚,我可是地道的中国人、老伊宁人!”被游客们误认为“老外”的俄罗斯族修琴匠亚历山大,假装有些愠怒地责备起对方。别人还没缓过神,他又露出了坏笑,“开个玩笑,但请记住俄罗斯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 说话间,手风琴声又在街巷间响起。亚历山大的邻居有不少俄罗斯族人,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挖掘这个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别是俄罗斯风情。未来,这里将成为伊宁城旅游的新名片。 与六星街的“独奏”不同,已过正午,坐落在城中心的人民公园俨然变成一支“交响乐团”。 “既有常见的小提琴、二胡、三弦,又有新疆特色的手鼓、冬不拉、都塔尔。在这玩乐器的,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吹拉弹唱各尽所能。”琵琶手王实义告诉记者。 72岁的他来自甘肃,来疆工作已超过50年,见证了这座边境小城的变迁。“早都融入这个小城了,就想在这里安度晚年。” 而此时的城西文化广场,29岁的回族小伙肖回钢正和伙伴们切磋着球技。 “无兄弟,不篮球,但前提是要有球场。”肖回钢告诉记者,市里这几年多了不少公共服务设施,散布在小城的球场让年轻人有了竞技的场所,也多了结交朋友的机会。揩把汗,补些水,他又回到球场继续拼抢。 天色渐渐暗下来,站在城南的伊犁河畔,夕阳、大桥和静静流淌的河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景。一阵歌声伴着晚风拂面而来,“啊,亲爱的伊犁河,美丽的家乡,幸福的天堂……” 也许有人疑惑,慢节奏的生活是否会让当地经济发展慢下来?但结果并非如此。2015年,伊宁市实现生产总值205.3亿元,在5年前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3%。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伊宁市委书记李新军说:“经济发展‘跑’起来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二者并不相悖。让百姓的荷包满满固然重要,但让百姓的幸福感满满更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白皮书:新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下一篇:“新疆好人”频现背后的道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