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鄂尔多斯:文化服务落地生根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加快推进覆盖城乡文化公共服务的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发展新成果浸润城乡各族群众。
    在城市广场、社区,在农牧区文化活动室……一场场群众文艺演出、一次次文化讲座、一把把马头琴演奏、一首首山曲儿,都激荡在老百姓的心头。鄂尔多斯市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为百姓带来精神愉悦,攒动的人流、绽放的笑脸,便是老百姓享受幸福文化服务的生动见证。这一切均得益于该市实施的文化强市战略,得益于该市全方位开展的文化惠民工程。2013年11月,鄂尔多斯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落实文化惠民工程过程中,该市着力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馆(站)、图书馆向群众免费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得民心,社区和村镇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13年,在市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拨付文化建设资金6085万元,用于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市、旗、苏木乡镇、嘎查村、文化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目前,全市共建成9个公共图书馆、5个公共博物馆、9个文化馆(群艺馆)。全市苏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均达500平方米以上,实现“十个一”标准。全市907个行政嘎查村和社区全部建有文化室,60%的嘎查村文化室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实现“四个一”标准。90%的社区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实现“七个一”标准。市、旗两级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文化站、文化室均实现免费开放,使广大农村牧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通过各类文化场馆享受到看电影、读书、听音乐、看戏剧等文化服务。
    在打造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农牧民文艺汇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基础上,该市坚持以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为目标、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准绳,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常年开展读书演讲、文艺表演、文物展陈、图片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站和文化室举办“公共文化日”,使阵地服务吸引广大群众,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全市每年举办“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多场,各级公共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及文艺团体深入基层送戏、送书、送展览、送辅导员等近1000场。各地还积极举办家庭那达慕、家庭民歌节、家庭马文化节等多项民俗文化活动。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贯穿全年、遍布城乡,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实现了全社会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愿景。全市人均每周参加文化活动在5小时以上,参加人数较2010年增长近1倍,农牧民平均每月能看到1场电影,每年能看到2场文艺演出……“城镇10分钟文化圈”“农村2公里文化圈”和“牧区10公里文化圈”已初步建成。同时,鄂尔多斯市大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招募文化志愿者7384名,开展122项、6000余场(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农牧民提供了独具乡土特色的“文化大餐”。
    自2011年被列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以来,该市在开展阵地服务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让老百姓分享到了更好更多的文化服务。针对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程度存在差距这一现实,该市想出流动文化的好点子——用文化车送文化到农牧民身边。这些被称之为“流动文化站”的文化车,带上文化站的图书、电影、录像、科技资料、小型文艺演出、娱乐器具等巡回在嘎查村开展文化服务。2012年,鄂尔多斯市统筹规划,一次性安排资金,统一购置更新了111辆文化车以及1030套乐器、灯光、音响等设备,配备给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艺团队和基层文化站、文化室,让流动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畅通、高效。
    该市还积极扶持“文化独贵龙”“农牧民艺术团”家庭文化户“等自发性的文化组织,引导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每个综合文化站都组建起一支业余文艺团队,全年业余文艺团体共演出2300余场。目前,全市农牧区达到旗区和市级标准的家庭文化户有1万余户,其中市级高标准示范文化户达480多户,家庭文化户遍布广大农村牧区,使全市公共文化覆盖率显著提高。现在,农牧民平日里可以到邻近的文化户家里读书看报、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每隔10天半个月,可到文化室借书、看戏、看电影,享受“草原文化日”。文化站每年还会举办全乡镇(苏木)歌咏比赛、文艺会演、读书演讲、那达慕大会等文化活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