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2:11:41 西藏日报 车明怀 参加讨论
一 伟大的时代需要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国家的发展和全国人民的期待。“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迫切期待,体现了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和作用的新思维、新认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奋斗在西藏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负起历史使命,以新的思维方式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 一 体;以专家为主体的成果评价、审读、科研论证为检验形式,重点做好课题形成过程与各种资源形式投入(包括智力投入、资料支撑和社会调研投入、经费投入)的监督、成果评奖、信息反馈等项工作。建立健全鼓励和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各项制度。切实做好各学术单位的图书、信息、资源等学术支撑建设,将各学术单位原有的图书馆提升为集现代科技、学术信息、电子化高科技平台、学术情报调阅与搜集,现代化图书收藏、调阅、学术资料复制,国内外学术交流、研究的大型学术资料、情报、信息、阅研、交流中心。使其成为支撑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社科文献数据库、社科成果数据库、社科专家数据库、馆藏资料数据库、社科(人文)期刊数据库等现代科研的学术交流和应用系统。 要加快实施具有西藏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创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加强当代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拓宽民族理论研究领域,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藏实际结合的实践研究,以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 重要讲话,立足全局,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西藏工作的本质和要求,是指导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自治区党委坚定地贯彻执行中央治边稳藏方略,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西藏实际相结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开创了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民生改善、生态良好、党建加强、边疆巩固的好局面。这些伟大的理论和成功的实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作用,通过系统、科学的理论总结,彰显西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实践经验。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我们与分裂集团斗争的主战场,文化领域的博弈非常激烈。十四世达赖及其分裂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在国际上经常散布“西藏文化毁灭论”“宗教毁灭论”等,企图从历史、文化、宗教领域打开突破口,制造民族间的文化隔离,反对藏民族和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这也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挑战。哲学社会科学在关注、重视重大现实研究的同时,必须肩负起研究具有西藏特点的、传统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任务,肩负起西藏各民族同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 西藏历史与现实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赋予哲学社会科学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确定其在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 二 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改善和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 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要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听从自治区党委的指挥和安排,重大政治原则和方向性问题要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汇报。要把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有关精神转化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成果,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事业。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掌握在信仰马克思主义,忠祖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人手中。要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中央的治边稳藏战略及其在西藏的成功实践,围绕自治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西藏处于边疆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组成部分非常重要。西藏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自然历史条件,决定着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演进过程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支援,西藏人民创造的历史,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时代大潮中发挥重要作用;西藏地方特色浓郁的历史文化、宗教特点,也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历史地位。 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实际相结合,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先后经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伟大进程,经历了“一个转折点、四个里程碑”的伟大实践,以其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胸襟和超越历史的睿智推动了西藏社会的不断前进。在这一进程中,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前无古人的精神面貌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克服困难、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在革命和建设征程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谱写了振奋人心的历史篇章。西藏走过的半个多世纪,鲜明地凝结着历史沧桑和现实伟绩,深深留下先辈创业与奋斗的历史足迹,蕴涵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殷切瞩望,这些鲜活的历史和伟大的实践亟须通过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予以理论总结。 西藏当下伟大的社会实践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西藏工作,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召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的发展进一步全面谋划、全面布局,开辟了党的治藏方略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的系列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并与西藏实际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 其一,按照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的要求,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在西藏,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把握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边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在西藏的成功实践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和成果。这是中国特色与西藏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体现。体现民族性,要基于西藏各种哲学社会科学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角度,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构建中国特色并与西藏实际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中华文化这个大背景。研究西藏视域内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法律、民俗等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的内容,既要突出地方民族特色,更要把这种民族性看作中华民族性在西藏的具体反映,不能将西藏的民族特色与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其二,按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的要求,构建 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繁荣发展西藏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结合西藏的实际和特点,勇于创新,勇于回答党和人民所期待、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如果说西藏的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首先需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研究当代中国西藏所发生的一些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的问题,切实摒弃那种搞科研、报课题、出成果仅仅为稻粱谋的狭隘思维,要把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追求结合起来,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科研成果。要以科学眼光审视、评价科研与学术的成果,服务现实的课题要贴近实际,关注党和人民的需要,关注社会的需要,有助于“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有助于西藏的发展稳定;有助于治边稳藏战略思想在西藏的成功实践;有助于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六个西藏”建设;有助于“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重要工作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助于各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即使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也应该着眼时代发展,关注各族人民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和积聚正能量的要求,有利于“五个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祖国统一,有利于体现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各民族大团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振各民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奋斗的精气神和正能量。这些都是时代的要求,是西藏各族人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期待。 其三,按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西藏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全国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但学术思想、话语体系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统一的。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对涉及重大现实问题的学科与传统学科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重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民族民俗文化学科建设,如加强南亚研究、西藏蒙古民族史、《格萨尔》抢救与整理等;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如进一步加强贝叶经研究,补充西藏考古研究等。要加强基础理论、基础学科建设和研究,鼓励决策咨询、政策导向性成果研究,以决策核心批示和社会认可度为评价标准;学术成果除不宜公开的内部课题外,以公开出版和发表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为评价标准,以国家和省级重要的出版平台与核心期刊为载 区党委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性、咨询性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要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意识,积极建言献策,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研究形式的相互交流、平等讨论,创造有利于科研成果发挥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加强顶层设计,对各学科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突出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点,促进传统课题研究和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的共同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科研体系。要重点扶持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重大课题,奖励特色鲜明、具有决策咨询实效研究成果,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建立一套管理完善、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供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构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疏通各类成果向党委、政府决策转化的渠道。 加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智库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协调、凝聚、团结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重大评价评奖活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统筹国家层面研究和地方层面研究,优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投入和效益、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结构的关系,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西藏较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引进人才较为困难的情况,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为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制定可具操作性的政策,使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有明晰的政策依据。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大力培养和造就哲学社会科学急需人才,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不断完善各学科的人才结构,逐步解决社科研究队伍存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特别重视业务和管理双肩挑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多渠道多方面引进人才,破除一切妨碍人才成长和论资排辈压抑年轻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促进各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以优秀的人才队伍保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西藏社科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