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的聚居特性及融合机制以乌鲁木齐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53 中国民族报 李松 参加讨论
摘要:在新环境、新元素、新政策背景下研究乌鲁木齐少数民族聚居演变及空间响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民族集聚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深层原因,也有助于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调控社区的规划与建设,为社会规划、城市规划、城市住房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乌鲁木齐市作为干旱区特大城市之一,其经济环境的重要性——新疆“重心”城市,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典型的绿洲城市,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典型多民族聚居城市,时间尺度的特殊性——典型的转型期城市。它的稳定对于国家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新环境、新元素、新政策背景下研究乌鲁木齐少数民族聚居演变及空间响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民族集聚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深层原因,也有助于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调控社区的规划与建设,为社会规划、城市规划、城市住房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一、乌鲁木齐各“族群”居住格局的现状 (一)城市中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互相交叉居住”逐渐向“分族而居”居住格局转变,居住分异现象凸显 随着房地产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选择居住区位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7·5事件等暴力恐怖事件的影响,各民族不信任感不断加剧,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不断加大,住房迁移现象不断产生,维汉居住分异现象在城市中不断呈现。 (二)外来人口“择族而居”加剧城市居住分异,成为居住分异的加速动力 新疆城市外来人口主要以疆内外来人口和疆外外来人口。疆内外来人口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其择居区位以少数民族集聚区为主,疆外外来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其择居区位以汉族聚居区为主。如此择居特点加剧了城市民汉居住分异。 (三)清真寺成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文化核心,但受商业化空间侵入效应的影响将不断弱化 调研发现,清真寺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清真寺成为影响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因素。清真寺由于其特殊文化意义,对维吾尔、回族人口的集聚作用仍然很大,但同时已经受到商业化的冲击,清真寺文化和商业功能将成为新的居住空间集聚力,但其分异作用将不断弱化。这种商业与文化新型混合区,对于研究民族人口的迁移和居住空间选择提出新的视角。 (四)商业巴扎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市场核心,将成为少数民族集聚的主要力量 调研发现,巴扎周围区域一般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少数民族主要工作、生活、娱乐区,巴扎也是少数民族外来人口的主要集聚区。随着少数民族人口的聚居,巴扎的规模和集聚效应正不断增强,同时,也缩小了少数民族对外交流的空间,断绝了与其他民族交流的机会,成为影响少数民族集聚的主要商业景观,也是民汉居住分异的主要动力。 (五)居住分异、社会分层和民族分异并存,三者相互交错、互为影响 受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推进的影响,新疆除了面临社会阶层和经济阶层的分化,也面临民族分异。而居住分异会阻碍社会阶层交往,导致阶层分化扩大,致使社会阶层矛盾加深,导致社会问题增多,增加社会治理成本,导致城市整体和谐程度降低;居住分异会导致民族分异的加剧,拉大各民族间社会和心理距离;反之,民族分异和阶层分化会进一步增强各阶层和各民族间的居住分异。 (六)居住空间分异与其他省区居住空间分异存在差异 在经济社会引起的居住分异如产业人口的分异,不同年龄人口的分异,不同职业人口的分异,由于受社会经济的环境影响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这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民族行为习惯等文化要素所引起的各民族间的居住分异,是新疆居住分异的主要特点,特别是维-汉、维-哈、回-维等民族之间的分异呈现加剧态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