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风雨兼程60年


    今年10月7日上午,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这一刻,兵团上下同庆;这一刻,神州聚焦兵团。上午10时30分,庆祝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熟悉的旋律,把人们的记忆引回到60年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恢宏历程中……
    新疆与周边8国接壤,有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自古就是戍边桥头,国之重地。
    天山南北有我国最大的两个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大风、缺水、高温、多毒虫,生存条件恶劣。
    在新疆,在边境前沿,在两大沙漠周围,散落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6个团场。
    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大忠于祖国,大孝于人民”的情怀,坚守着2019公里的边境线,开垦出100多万公顷的良田,建设成石河子、五家渠、北屯等一批“西域名城”。在屯垦戍边、开发边疆的同时,兵团人也将一面精神的旗帜,立在了一块块绿洲上。
    爱国:兵团人的精神底色
    “怎么定义自己?”74岁的吴志贤听到这个问题笑了:“我不是工人,不是农民,也不是军人,我算是军垦战士吧。”
    “战士”称号当之无愧。
    1964年,吴志贤和丈夫从四川来到新疆塔城的中哈边境,成为一名兵团职工。1962年,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6万边民非法越境,我国数百公里边境线虚空。中央紧急抽调兵团职工组建新团场,实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政策。
    “来到边疆进行‘三代’,没想到这一‘代’就待了一辈子。”吴志贤说。她所在的兵团九师一六一团驻扎在巴尔鲁克山103公里国境线中苏争议的前沿,她们种的是“爱国田”,放的是“主权牧”,用双手、双脚守护着国土。
    半个世纪过去了,边界无战事,国界线也已重新划定。今天,吴志贤所在的民兵班依然扎根在边界线附近,这是兵团唯一一个建制的女民兵班,也算是对这群“铁娘子”们坚守边防的嘉奖。
    “阿拉克别克”,哈萨克语意为“少女的耳环”。它虽然只有60公里长,却是中哈的界河。号称“西北边境第一团”的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的12个连队就像一串珍珠,分布在河沿岸。
    1988年,阿拉克别克河突发洪水,大坝决口,3000多亩耕地、林带被毁。如果界河改道,将有55.5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邻国土地,一八五团近30年的坚守将功亏一篑。为此,全团迅速成立了上百人的“敢死队”,进行了一场16天的国土守卫战,抢修防洪大坝。
    74岁的刘玉生就是“敢死队”的一员。“当时基本上全团都被淹了,家家都受灾,但没有人顾得上自己家的房子被淹,全团男女老少齐上阵,死守界河。”刘玉生说。
    为国戍边,一个很豪迈的口号,但豪迈往往不是惊心动魄,而是默默坚守。
    桑德克龙口建立了一个水文点,19岁的“兵二代”马军武成了水文点的看水员。如今,他已在这里守护了26年。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马军武的话慷慨激昂。26年来,马军武和妻子张正美的收音机听坏了几台,柴油灯烧坏了几个,养的狗被蚊虫咬死了几条,可他们的水文点却一步都没有后退。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屋后头。”60年来,在新疆漫长的边境线上,有兵团屯垦的地方,中国的领土一寸也没有丢。
    “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本色,也是兵团精神的灵魂和旗帜。对祖国忠诚,对人民负责,是兵团人60年来不变的价值取向。”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说。
    创业:一群人的绿洲梦想
    在兵团的各个师部和团场,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枪”和“犁”是它们的共同元素。
    1954年兵团成立时,面临着诸多困难。10万大军脱下军装,不再拿军饷,吃什么、住在哪、做什么,都是大问题。但兵团人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与民争利”,向大漠进军。“一手握枪,一手拿镐”的兵团人,开渠引水,垦荒造田,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
    莫索湾,距石河子市70多公里,位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人迹罕至。1958年,农八师的一支队伍开进莫索湾,开始建库修渠。这支队伍每人每天的饮水定量一茶缸,经常半个月吃不到蔬菜和油。冬天施工零下40度,冻土层在50厘米以上,钢钎都打不动。但凭借“老虎嘴里敢拔牙”的干劲,战士们提前一年完成了1亿立方米容量的大海子水库工程,26公里、总土方量80多万立方米的总干渠工程。从此,莫索湾有了水,有了生命,也有了希望。
    农业是兵团的经济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兵团人的“定海神针”。
    二二四团,十多万亩枣园雄姿勃发地向大漠深处推进。而在10年前,这里还是寸草难生的荒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蒸发量达2600毫米。10年来,该团坚持高效能投入、高标准建设,确保每年新开垦土地100%用节水灌溉技术。
    就是靠着这样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人与沙漠抗争的60年硕果累累。如今,兵团人的节水灌溉技术已走出新疆,在全国多个农业区推广。十四师的红枣驰名国内,九师的温室蔬菜畅销中亚……
    “兵团更好地履行维稳戍边的职能,关键还是要靠自身的发展。”兵团司令员刘新齐说,“兵团人靠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创造了屯垦戍边历史上的很多奇迹,从沙漠到良田,从贫穷到富足,从屯垦戍边到屯城戍边,兵团的未来大有可期。”
    传承:几代人的生死坚守
    兵团人常说:“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中国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前半句是说兵团屯垦戍边的志气,后半句说的则是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的豪迈。
    60年来,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兵团,挥洒汗水,奉献人生。他们中有军人、学生、工人、农民;有八千湘女、齐鲁女兵、上海知青;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兵团是民族的大熔炉,是爱国的大基地,是成长的大学校。
    十四师四十七团昆仑社区的新楼房里,67岁的艾尼牙孜汗热情好客。1965年,艾尼牙孜汗嫁给了比她大20多岁的湖北知青夏少庭。“那个时候一起开荒种地,他总是在偷偷帮我。一开始他不会说维吾尔语,我不会说汉语,但就是觉得他人好,知道疼人,对我家里人也很好。”老人谈起当年的爱情依然面露羞涩。
    “我们这代人在兵团生活了一辈子,我们老了,干不动了,我们开的地谁来种,我们守的边谁来守?兵团没有年轻人不行,我们的孩子要先留下。”今天,艾尼牙孜汗的4个儿女都留在兵团工作,她的孙女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兵团,成为四十七团纪念馆的解说员。
    就在四十七团纪念馆边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1949年12月,第一野战军某部1800名官兵奉命日夜兼程15天,徒步纵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中央嘉奖时称他们“创下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随后,这群老兵脱下戎装就地转业,在大漠中引渠开荒、修路种树。这群老兵中的大部分人,这辈子再也没有离开过和田。
    60年来,兵团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每年都有大批的复转军人、大学毕业生和务工人员来到兵团,接过老兵们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代的兵团人。
    2008年,哈萨克族小伙子阿尔达别克·阿合站从塔里木大学毕业后,来到兵团九师一七零团工作,茫茫戈壁,风口水尾,在这里坚持工作的支柱就是兵团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苦不可怕,怕的是人生没有意义。”工作6年,阿尔达别克把父母和妻子都接来了兵团工作、生活,他的汉族妻子柴树丽还起了一个美丽的哈萨克族名字“巴格努尔”,意思是“幸福到家”。
    铸剑为犁,创业戍边。兵团人说:“有伟大的理想和精神,有辛勤的坚守和汗水,所有的梦想都会开出幸福的花来。”
     
    [延伸阅读]
    坚持维稳戍边 促进民族团结
    新疆陆地边境线漫长,戍守边防是国家赋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职责。兵团从组建开始,就是一支高度组织化的准军事力量。多年来,兵团坚持亦兵亦民、劳武结合、兵民合一,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三股势力”破坏活动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危害日益凸显。在反恐维稳斗争中,兵团发挥了特殊作用。尤其是1990年阿克陶县巴仁乡“4·5”事件、1997年伊宁“2·5”事件发生后,兵团民兵发挥熟悉情况、就近就便的优势,快速反应、迅速出击,与武警部队和各族群众携手联动,共同打击暴恐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兵团迅速组织民兵担负起执勤、巡逻和对重点目标的守卫任务。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的最长远的根本问题。兵团高度融入新疆社会,长期与地方各民族毗邻而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构成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嵌入式”社会发展模式,做到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满等37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达37.54万人,占总人口的13.9%,有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兵团把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持和扶贫开发力度。近年来,兵团共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建设项目114个,总投资10.8亿元。项目涉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等多个领域。2012年,兵团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实现生产总值1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8%,比兵团平均水平高出24.4个百分点。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兵团在每年固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同时,还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学习活动,以及政策理论再教育,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树立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有来自巴尔鲁克山的九师连队卫生员梅莲、三师叶城二牧场卫生院院长姜万富、中蒙边境团场六师北塔山牧场医生李梦桃等。这些先进典型,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壮歌。
     自1982年以来,兵团先后召开了6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截至目前,兵团已有30余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和国家民委的表彰,有233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437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和兵团的表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