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官畲之变


     
    
    官畲村畲寨风情广场
    白露时节,走进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别致的畲寨山门映入眼帘。沿途茶园葱郁,一幢幢新房在茶园、青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不足百户的官畲村,是闽南地区3个仍保留自己民族语言的畲族村,也是闽南畲族文化的重要据点。
    作为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漳州市第四批新农村示范点,官畲村近年来投入上千万元,加快绿富美步伐,以浓郁畲族特色文化为抓手,传承畲寨非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八闽第一畲”。
    畲歌传唱
    “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活化石,不懂畲族的语言,就唱不出畲歌的韵味。”已近耄耋之年的蓝贤说。
    年轻时,蓝贤就是村里的畲歌能手。他说:“用歌代言是畲民最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生活,无论男女老少,在田间地头,总能听到畲民们热情洋溢的歌声。”
    “黄蜂来嫐坐厅头,人人叫我起歌头,起介歌头囵囵转,大细男女尽行透……”蓝贤轻声哼唱。他说,唱畲歌是有严格次序讲究的,即景抒情,随题应答。畲族民歌既有对祖先的缅怀,更有对爱情、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的述说和讴歌。
    随着宗亲老人的相继去世,官畲会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退休后,蓝贤潜心收集畲族资料,2007年出版《畲家民歌》,后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底,蓝贤又整理了《畲家民歌续集》。
    畲族民歌正逐渐消失,在有关人士的呼吁之下,引发了官畲村民的传唱觉醒。
    “平时主要利用晚上时间学唱畲歌,充实又有意义。”28岁的蓝发明从2009年开始学畲歌,如今已是畲寨年轻一代畲歌能手。
    “学了以后觉得挺有趣,还蛮好听的。”10岁的雷勇军在新圩镇中心小学读三年级,他从二年级起,就与其他畲族学生参加学校每周日晚上组织的畲歌学唱。
    如今,村里新建的凤凰台也成为畲民传唱畲歌的场所。
    特色畲寨
    “我们种茶、制茶都采用精种、精制,采茶工每人每天工资超过百元。”村党支部书记蓝金福说,“技术管理统一,茶园喷的是生物农药,施放有机肥,产出的茶质量都是高品质。”
    全村1600多亩铁观音茶树,家家户户种茶、制茶,“官畲”茶叶商标已是漳州市知名商标。2012年,首届省少数民族制茶能手与名优茶评选大赛举行,官畲村成为获奖奖项最高、最集中的村。在茶产业的支撑下,昔日“难见一张百元大钞”的村民,如今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
    华安县民宗局局长汤奇才说,在发展茶产业致富的同时,还邀请专家制定村落详规,做到统一规划建房、统一装修格调,融入民族元素,致力打造集生态有机茶业观光区、畲村文化生态保护区、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为一体的特色村寨。
    “村里提倡房子统一外装修,看起来更有文化品味,还有补助,真的很好。”村民雷圣明说。
    汤奇才说,启用畲族传统的“双凤朝阳”标志是官畲的一大特色,也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首个畲族标志,寓意畲族群众生产生活蒸蒸日上。
    如今,官畲近80户村民建了新房,都在屋顶上镶嵌该标志,连茶叶包装袋上也印有该图案,畲族文化已经融入生产生活中。
    官畲村还是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和县民宗局合作共建的教学研究实习基地。“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畲家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得好,畲寨很美,我非常喜欢。”时隔两年,再次来到官畲村实习的厦门大学学生梁如玉,感受到这里焕然一新的变化。
    为打造独具特色的畲家乐乡村旅游,官畲村计划投入1000万元建设畲族特色村寨。在建设特色村寨中,官畲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主动支持。村主任钟海王说,今年为了建设停车场和旅游接待中心,有20多户村民主动让出自家的茶园、杉林、竹林等。
    “近几年,我们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把发展的思路和前景讲给村民听,各项建设都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钟海王说。
    如今,畲寨山门、畲歌对唱凤凰台、畲寨风情广场、畲族文化陈列馆等一个个项目陆续亮相。昔日人畜混居等脏、乱、差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青山茶园翠竹中的秀美畲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