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五百年移民史:方言与赚钱机会引导迁移足迹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48 长江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表现明朝隆庆元年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油画《隆庆开海》 麻显钢 作 今年2月,著名汉学家孔飞力逝世,让他的著作重回人们视野。《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孔飞力2008年完成的著作,对中国近五百年移民史进行梳理。 近日,记者采访《他者中的华人》译者、移民社会学家李明欢,她告诉记者,“华侨华人研究”长期处于学科边缘地位,孔飞力以大历史、大叙事的大手笔,将中国移民走向世界的500年历史,融会贯通于同期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大框架中,并证明,海外华人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00多万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做“契约华工”,做“卖猪仔”、“当苦力” 中国移民有执着的故土观念 “孔飞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安土重迁’做出了新的解读。”李明欢认为,“安土重迁”的另一面,就是“衣锦还乡”。 孔飞力研究发现,相比其他国家的移民,将家庭根基永久迁入异邦,中国移民具有显著特征。他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此做了有趣的剖析:在英语当中,“移民(emigrant)”一词意味着一个人离开本地而(长久地)居住于另一地,但中国词汇中找不到能够完全与之相对应的词汇。 孔飞力认为,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移民的本意,并非在外国长期定居,而是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归故里。因此,对中国人移居海外,与其用“移民”一词,不如用“侨”居他国更合适。 孔飞力发现,中国人外出务工,都会寄钱回去养家;散居四方并不意味着家的解体,无论家庭成员离家多远,都负有对家庭的道义责任,移民他乡者也不例外。 “移民”的本质不是分离,而是联系。虽然很多中国人事实上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安了家,但这并没有减少他们与故乡的联系。 侨居他乡的中国人表现出执着的家乡感,不仅与老家乡亲保持联系,还组织类似同乡会的组织,关心、支持家乡人的生计。“与其说是离开中国,不如说他们正在扩展劳作者与家庭之间纽带的空间维度”。 孔飞力认为,“侨居”观念有重要意义,它强化了移民所在地同胞之间的团结,为他们的生意、社会交往提供种种便利,还可以与故乡维系情感通道,移民商人可以从中吸引新的资金和人力。 “但是‘侨居’的想法往往是不现实的,”孔飞力指出,侨居是中国移民商人们希望选择的生活模式,然而,对于贫苦佣工、手艺人而言,虽然他们有相同的愿望,但或许根本没法积攒到足够的钱,如愿踏上回乡之路,很多人尚未实现衣锦还乡的梦想,就已魂断他乡。 1875年华人移民抵达美国旧金山,正在接受移民局检查 方言影响迁移方向 李明欢指出,此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海外华人,但其涉及的核心问题,却与中国社会的大历史、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密切相关,比如方言与移民方向的关系。 1567年,明朝下令解除长期推行的海禁政策,标志着中国海外移民史的开启。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是中国人海外移民的主要区域。 经过研究,孔飞力发现,中国移民帮群特征明显,决定帮群的不是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分,而是方言。孔飞力认为,中国方言差异巨大,共同的方言让族群凝聚、团结,互助互保,在生意上互通有无。“共同的方言是实现连锁迁移的纽带”。 孔飞力指出,不同方言族群,迁移方向不一。闽南人是东南亚移民的最主要来源,17世纪后,闽南人最初来到台湾岛定居,后来,一部分人搭乘商船前往菲律宾、爪哇、马来西亚、婆罗洲或暹罗(今天泰国)。 18世纪中叶,广州港是唯一获准接待西方船只的口岸,广东人更多活跃于南海的海上航道,经由香港,去往北美、澳洲。19世纪下半叶,广东人又大批进入马来丛林,开采锡矿。 潮州人的移民与暹罗贸易密切相关,随着中暹稻米贸易的发展,潮州人移居暹罗的越来越多,在当地形成一个移民群。 19世纪中叶,华人漂洋过海到旧金山一带挖矿和修铁路 华人移民东南亚曾被当地统治者厚爱 孔飞力研究发现,就中国移民数量而言,东南亚显然是核心区。20世纪末,中国移民70%居住在东南亚,3700万华侨中,约半数居住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他分析,这种现象是有历史渊源的。 历史上,东南亚一直是宗教、文化和商品贸易相互交汇之处。自15世纪以来,东南亚本地统治者就看好华人和明王朝的中介作用。他们之所以重视与明朝的关系,就在于明朝实施的朝贡制度有利于提升他们在本地区地位,并带来财富。 在欧洲人来到东南亚之后,港务监督、商贸等职位大量由华人担任。因此,东南亚地区成为当时华人移民的首选之地。因为能给当地统治者带来利益,华人作为定居者在招募时,颇受欢迎。得到当局庇护的华商,一举一动小心翼翼,避免任何竞争,并尽力为给予其特权的人牟利。作为回报,他们通常能够获得保护,甚至获得地位上的提升。 1860年前后在新西兰的中国淘金工人 淘金诱惑让中国人迁移北美和澳洲 孔飞力在书中提到,19世纪中叶之后,中国海外移民掀起第二波浪潮。这次大规模人口流动发生了明显变化,当时的中国人从对外劳务输出,逐渐到外国谋职,争取获得更好的机遇。因此,他们从旧有的东南亚地区,进一步向全世界延伸。 地处温带的北美和澳洲,人口稀少,成为不少中国移民的目标。“中国移民与欧洲移民,几乎是一前一后紧跟着进入北美和澳洲,淘金对于两地移民具有同样的诱惑力”。 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消息一出,世界各地淘金者蜂拥而至,其中,以广东人反应最为迅速。1850年,约有1000名中国人到达旧金山,次年,又来了6000人,第三年,来了2万人。185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加州人口中约有10%是中国人。加拿大的淘金热始于1858年,几年后,就有数千中国人移居英属哥伦比亚。“中国人移民北美从一开始就轰轰烈烈”。 当1851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兴起第一波淘金热时,大批中国人前往,为避免征收高额人头税,很多中国人从南澳桂珍湾登陆,再跋涉250多英里,才能到达维多利亚的金矿所在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习氏语言”:用典故讲好中国故事
- 下一篇:城步古苗文字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