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田村里的文明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07 云南日报 本报记者 邓清文 参加讨论
荒田村的名字听上去既荒凉又贫穷,然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近700个村民小组中,说起荒田村,大家无不称赞叫好,它被周围村民称为“幸福的阿昌族山寨”。 今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选活动揭晓,梁河县九保乡勐科村委会的荒田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整洁村容人人维护 青山、茶园,错落相间的砖瓦房、粉刷一新的彩绘墙面、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初见荒田村,恍如走进山水田园画卷,“干净、整洁、美丽”——用这3个词来形容最合适。 “就村容村貌来说,旅游小镇也未必比得过我们。”荒田村村民小组长曹连赞自豪地说。 漫步在村里,无论是公路主干道路还是乡间小道,无论是活动广场还是房前屋后,找不到一丝脏乱差的痕迹,随处可见的是安放在路旁的特色垃圾收集竹篮和“注意卫生、垃圾入篓”的标示牌。曹连赞告诉记者,以前的荒田村环境并不好,人畜混居,脏乱差等现象突出。从2013年开始,为改变村容村貌,荒田村开始实施门前三包政策,通过用红线划定范围,每天派护村队进行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要求或是没有清理打扫的农户,用广播点名的方式进行批评,并在村间小道摆放本地高山生态特色的花卉植物盆景,指定专户专人包管,分盆到户,荣誉联动。 “刚开始,村民不理解,但随着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大家自己住着很舒心,而且还被外村的村民称赞。尝到了甜头后,现在,维护村容村貌成了村民们的自觉习惯,大家还自发认领公共道路的环境卫生维护工作。瞧,这些数字就是村民们自编的责任路段编号。”曹连赞指着公路上油漆刷下的清晰数字解释说。 采访过程中,孙家仙老人的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院坝十分干净,院内种满花草,而老人却还在院坝内忙碌地清扫着。聊起村容村貌,老人乐呵呵地说:“环境好了,看着高兴、住着舒服。现在,我们村有个习惯,清晨家家户户都要出门清地,打扫干净才去干农活。” 邻里和睦亲如一家 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一直是荒田村倡导的传统美德,70多岁的王兴李老人对此感触最深。王兴李因疾病长期卧床,孩子在外打工,不能按时赶回来做饭,周围村民知道老人境况后,每天到饭点都会轮流去帮老人做饭。现在,村民们只要路过王兴李家,都会进去看看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照顾老人已经成为周围村邻之间的习惯。 “在荒田村,这样的事再平常不过了。”村民杨恩兴介绍,当有人农活忙不完时,村民们都会主动上门帮忙,如果今天谁家有事不在村里,周围的邻居就会主动帮忙清扫他家的门前院坝和所负责公共道路。 “这不是帮忙,是邻里间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村民们共同的认识,也是荒田村能荣获文明村的原因之一。”勐科村委会主任曹加万的话道出了原因。 “也许平常大家都不会表现出亲情,但每到关键时候,村民们总会让你感到荒田村一家亲的温暖。”杨恩兴给记者讲述了让他难忘的一件往事,村里有一位姓杨的青年,因身患精神疾病,平时没少给村民们添麻烦。有一次,他因喝醉酒一天没有出现在村里,全村村民都自发找他。此后,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村民们还分组定期去他家里看望、照顾他。 “在荒田村,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感受到邻里间的友善与和睦。”四代同堂的孙家仙老人这样评价荒田村的生活。 “妇女之家”忙并快乐 荒田村最近出了件新鲜事:“妇女之家”家长克丙芳把独生儿子送去参军。在长期流传下来的习惯中,独儿子是要留在老人身边养老的,这件事在周围阿昌族村寨中引起了热议。 “现在物质生活好了,我们的老观念也该改改了。”克丙芳这样解释道。在荒田村,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提高和变化着。 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而自发成立的“妇女之家”,在很短时间内就从几人发展到现在的93人。妇女们放弃农闲休息时间为村民服务,包办全村红白喜事的后勤工作。同时,“妇女之家”还组织文艺表演队,晚上抽空排练,不仅免费为村民义务演出还自费参加省州市的各类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虽然出钱又出力,但是大家都觉得值得。”作为“家长”的克丙芳与成员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每年的民族节日都是“妇女之家”成员们最忙碌的时候,除了排练、演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节目外,队员们还别出心裁地将一些政策法规和文明宣传用语编撰到节目当中,走村入户开展形式新颖的政策宣传、文明宣传活动。 离开荒田村时,村民自创的山歌远远飘来,唱出了记者的感受:“荒田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文明村寨开新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我们的心靠得更近了
- 下一篇: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海南民族工作